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独行月球》:中国科幻电影大门欢笑重启

频道:喜剧电影 日期: 来源

自2019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以来,广大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被迅速拉升。可三年过去,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影片,却均未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作品,一定程度上让国产科幻这个细分领域再次陷入沉寂,当年开启的大门似乎又轻掩上了,中国科幻电影进阶,仍是一道不止于特效的长远命题,直到《独行月球》让大家再次看到了希望。

7月24日,笔者有幸参加《独行月球》首映礼,作为国内头一批观众观看了这部电影。观影当中,欢笑与泪水皆有,慨叹与感动同在,现场观众与影片主创的兴奋之情都溢于言表。巧合的是,就在首映期间,中国空间站建设任务中的问天实验舱在文昌发射成功。作为一名曾经的航天人,笔者观影之后更是思绪万千,为这电影内外“国人创造的航天成就”而欢欣鼓舞,经历多年的航天任务之后,我们也能用科幻电影的方式讲好自己的飞天故事了。

如何开发新的类型和拓展新的领域成为摆在中国科幻电影创作者面前的主要问题,科幻喜剧《独行月球》无疑是开心麻花给出的一个答案。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说:“我们一直在尝试创新,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当初正是因为看中了这是个好故事,《独行月球》是科学性、想象性和喜剧性的统一。在电影中,我们基于科学的真实性,多了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以想象性和喜剧性为主导来推进剧情。”这种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精神,就足以让观众给予足够的尊重并报以充分的期待。

近年来,沈腾、马丽以及开心麻花的喜剧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具有很强的标签印象,多数观众也为此而来。但在《独行月球》里,除了以往的搞笑,更多了一份深情,有环月旅行求生自救的激动人心,也有月面滑行飞跃山谷的梦幻唯美,有人与袋鼠相爱相杀的诙谐逗趣,还有草根英雄孤勇救世的悲壮感动,可谓一部既热血又浪漫的科幻喜剧,也是只有科幻方能带来的奇妙图景。

《独行月球》的成功是中国科幻电影大门的奋力重启,也是一次中国科幻电影叙事的精神接力。从《流浪地球》到《独行月球》,我们从中看到了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现代演绎,也看到一些熟悉的内在传承:对家园的深情、对故土的眷恋、舍小为大的牺牲精神、守望相助的集体主义……

#流浪地球2#这些恰好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征,也理应成为国产科幻区别于西方作品的应有之义。相比于遥远的时空,我们还关心脚下的土地、口中的食物以及人之间的关系和爱。实际上,在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和精美呈现的视听体验之外,《独行月球》带给观众更多的则是让人动容的情感共鸣,尤其在这个中秋佳节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们更会感慨唏嘘。

孤独与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电影将其放置于地月系的背景之下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探讨,独孤月和马蓝星的名字也暗示着这对伴侣的微妙关系。如果说身处地球的人还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话,那么对于一个独居月球的人,他的乡愁似乎能被无限放大,家乡、同类、爱人像引力一样拉扯着他:“刚子,我们回家!”“马蓝星,带我回家……”当片中《回家之路》的旋律想起时,观众很难不为其中的艰难困苦而动情:“就让我、乘着风、变成落叶、变成流星、坠入你的心中……”

《独行月球》笑中含泪地讲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故事,从被人遗忘到全球瞩目,个体被重新发现,集体获得了力量,为地球上的幸存者“驱走内心的彷徨、照亮未来的道路”,也让现实生活中困顿谋生的人们拥有继续前行的希望和动力。

独孤月这个“中间人”的设定,作为工程师,他于航天器和航天员之间保驾护航,作为英雄,他在小行星和地球之间挺身而出,他在离开月球时说:“我努力地活着,就是为了重新回到你们身边,回到你的身边,”他在奔向小行星时说:“这是唯一可以保护你,保护你们的方式。” 正如片中台词所言:“在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种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设,碌碌无为是他的日常,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

9月14日,《独行月球》累计票房突破30亿元大关,由此可见高质量国产科幻电影在获得口碑的同时也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导演张吃鱼表示,“经过长达五年的创作与筹备,包括剧本概念设计、月盾基地的搭建、虚拟拍摄等诸多前期工作,先后有上万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在拍摄时,保证场景尽可能真实,剧情尽可能科学,只有这样才能给予观众感官上的刺激、情感上的共鸣”,“这几年国家航天事业高速发展,咱们现在是航天强国,这才是我们真正做科幻片的基础”。

在发达国家,科学与影视融合的相关实践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科研人员参与影视制作,不只在于让影视作品中的科学表达更加准确,同样也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方式。2020年,国家电影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科幻电影特效技术发展引领带动电影特效水平整体提升;要建立完善电影特效技术标准体系;要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为科幻电影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

2020年底,中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正式成立,《独行月球》也于同年完成立项组建了创作团队,且为影片请来了许多专业人士,有做火箭发射的,有做卫星设计的,有研究地外行星的,有扎根航天宣传报道的……电影成片之后,科影融合专委会还邀请物理、航天方面的权威专家看片并请他们提出专业建议。

9月18日,适逢全国科普日,笔者参加了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的《独行月球》主创团队交流活动。其间,《独行月球》科学顾问周武坦言:“《独行月球》与航天题材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也是一次‘诗与远方的双向奔赴’,传递了中国航天负责任的形象,传播了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希望中国航天今后有更多与电影界合作的机会,共同为文化强国添彩。”

关键词:独行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