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他是谁》烂尾,意料之中

频道:热搜 日期: 来源

“这个细节来自于公安指导,在字幕上打一个时间点是塑造一个真实感,就是想让观众跟我们一起沉浸到警察破案的角度,它是一个时间维度,也是一种真实感的体现,其他的剧可能不会提示案件的具体时间,发生就发生了,黑天白夜你也不知道这个案子在多长时间之内找到了证据。”鲍成志说道。

“当时找不到别的场景,也想着靠特技来完成,但考虑到除了几个主演之外还有很多群众演员,他们的真实感受反映肯定是达不到现在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堆了4、5天,中间又下雨泡了4、5天,坚持把垃圾厂给堆出来了。”鲍成志说道。

“一个老警察曾打过一个比方,用以形容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的办案状态。他说在侦办人命案时,就像把一滴麻油滴在了一个油桶里,然后用这桶油炒了一桌菜,他们要干的就是在这桌菜里把那滴麻油找出来。‘不破不休’到底意味着多大的痛苦和多大的压力,没有接触过一线刑警的人,很难理解。”吴迪表示,《他是谁》就是要还原基层一线刑警的工作状态和内心信仰,他们值得被敬佩。

《他是谁》与《狂飙》男主感情线设计如出一辙,卫国平与聂小雨的感情线 PK 安欣与高启兰,卫国平与顾开岩的感情线 PK 安欣与孟钰,但《他是谁》中顾开岩与聂小雨的人物情感递都显得过于强烈、刻意,反而不够细腻、真实。

尤其 17 集聂小雨坠江的剧情颇让人诟病,一位网友评论道:“聂小雨掉到河里以后,卫国平啥也不干了,就忙着找人伤心,然后可劲的回忆,案子好像一下子消失了。你要单看那一集,就像都市爱情剧。”

可以说,无论剧情衔接递进还是转场都显得破碎而突兀,这种纯粹为了悬疑而悬疑的堆叠,导致剧情越往后走,越破绽百出。对此,一位网友形容看《他是谁》的三种心理活动:开始是:他是谁?中间是:谁是谁?结局是:爱谁谁!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现在的教育,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这原本符合俞灏明在《他是谁》饰演反派角色赵世杰,有血性也有睚眦必报的毒辣,但赵世杰这个角色却完全被脸谱化的乖戾与跋扈捆住了手脚,反而看不出对人情世故的游刃有余。

说回张译,必须承认很多人一开始奔着张译的演技而来,对《他是谁》拉满了期待值。《他是谁》中张译确实也贡献了丰满而有张力的表演——他在剧中通过层次丰富的镜头语言、细腻的人物塑造完美演绎了卫国平的内心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