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仰望星空,舟游书海。为进一步落实省法院创建“书香法院”的工作要求,引导干警以文字之美滋养司法审判之善,努力创造不负时代的伟大判决,鄂州中院开辟院长读书栏目,将陆续刊登两级法院院长读书笔记,欢迎全市法院干警踊跃来稿参与。
《圆圈正义》是一本有关法律与哲学的书籍,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49篇随笔文章。该书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的理念与现实,展现了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度思考,解读了法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基础。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
“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就是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却做出的是错误的选择。知道和做到,这个巨大的鸿沟,你永远无法跨越。”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的东西很多,做到的却很少。我们常常沉浸于幻想之中,以为思考到了,就等同于能做到,这其实是一种虚幻主义、自欺欺人。
从知道到做到,虽然是一条很简单的线路:知道——做——做到,但这一字之间隔却是万里之遥。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知道,只是停留在一个大脑认知的层面;做到,往往需要具备超强的自制力,去突破观望与懦弱,勇敢地做不擅长的事。唯有如此,才能够冲破这一字之隔,拉近“知道”和“做到”的距离,实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书中举例了法国文学家卢梭,曾经写过《论人类不平等起源》,据说他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会伤心落泪,忙着思考全人类的事务,但他却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送往事孤儿院,无法关心自己的孩子。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爱抽象的人,无需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还可以发泄自己的情感,便能收获道德上的优越感;而爱具体的人,需要包容和迁就,因为他们有个性、有棱角、有缺点。我们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具体人。
“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真正的爱往往是对不可爱之人的爱。”爱抽象的人是如此容易,爱具体的人又是如此困难。抽象的人永远无法代替具体的人,唯有爱具体的人,才能让我们摆脱自恋。
“现实中,无论我们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一个真正完美的圆,但‘圆’这个概念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把‘圆’看成是一种关于正义的隐喻,那么每一个画‘圆’的决定都是一种与正义有关的追求。”
法律追求公平和正义,这也是法律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法官办理每一起案件,都在努力追求唯一正确的裁判,但不同的案件会有不同的考量因素,于是法官常常会在价值判断之间来回穿梭,寻找个案最好的裁判方式,因此裁判结果不尽相同。这些案件并没有正误之分,都有其合理性,但都不完美。
完满的正义虽不可得,但我们必须将此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不迷惘、不胆怯、不退缩,牢记责任和使命,心存谦卑和敬畏,努力去追求真正的法律精神,一步步去接近完美的“圆”,趋向“完满正义” ,做一个勇敢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