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与校友吴幽的“1100万捐款风波”仍在发酵。而其中的疑点,也越来越多地呈现,且吴幽本人的回应也是很有点反常——“事出反常必有妖”,难道,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局不成?
天下真有这么巧的事:这边才认捐,那边你的两大投资项目——比特币与名下基金,全都出现危机了?如果说其中有一项正巧出事,或许还有一些可信度,而这两项同时在吴幽认捐后,都立即出现重大问题,你觉得有几人相信?
吴幽在与矿大签订捐赠协议时,也是用的是“镜湖基金、镜湖资本”之简称,这就很容易与唯一注册在案的真正“镜湖资本”混淆!
那么,吴幽当时是否有故意制造这一认知误差与混乱的可能性呢?显然,实质上确实会造成这样的误导和结果,这显然会令母校轻易相信吴幽的捐赠实力,认为他真的管理着数十亿基金,因为,真正的“镜湖资本”数据随时随地可查,矿大是不是因此就被误导而相信了他呢?
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学校的回应或证实,但却令人感觉可疑——受捐者会如此狮子大开口,主动索要如此巨额捐款吗?本来这1100万都是这所大学史上最高的一笔捐款了!所以,吴幽张口就来的此言,或许会死无对证,但却难以令人相信真实性。
这一点更令置疑了:中国政府早在2017时,就公开要求停止比特币相关的注册与交易,而两年后,吴幽竟还在签认捐助协议时,首先就要求用比特币支付——这是想捐款呢?还是想在获得慈善声名之下,却将已在中国江河日下、在国外也开始没落的比特币的风险,转嫁给矿业大学,而吴幽则净落一个慈善者的好名声呢?
这就很有意思了,吴幽为何总是有“吊着媒体与公众之口味”的“敬请期待”之表现呢?这是不是有一种很熟悉的网络炒作手法之味道啊?
从当初吴幽签订捐赠1100万协议的惊爆巨额款项,到此后,便立即不能履约的令人大跌眼镜;再到不履约被起诉后,他在回应中,慢慢有将舆论矛头引向学校的言语——现在,已有很多人在指责学校没有接受吴幽的数字币或基金收益的捐款支付方式了,更有人开始批评学校起诉吴幽“诈捐”的行为,会让捐助者以后寒了心。
不知吴幽当年是何原因而肄业——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肄业是一件并太光彩的事情,而一个当年的肄业生,却能成为学校史上最大一笔善款的捐赠人,如此前后强烈对比之下,显然更能满足和补偿肄业生心中的不满与遗憾了吧?
当然,如果既能达到目的,还能先答应、后赖账,岂不是名声也得了,还不用付一分钱,如此“还想好,还想巧,还想买个老驴不吃草”的事办成了,那最终,此君岂不是成为世间一大奇人了?
从最初,就要求用已日落西山的比特币作为捐款的奇葩要求上,再到这边才签订协议,那边就称自己的比特币与基金全出问题,不能兑现捐款;到后来学校联系其履约,吴幽却一直消极回避;再到事件曝光后,吴幽一点一点挤牙膏式地向外界透露信息,将这一事件慢慢地推向高潮,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吊足了公众的胃口,并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大事件,而吴幽无论最后是声名好或坏,显然,他的名字都已完成了成为“知名人士”——一言以敝之,吴幽如果是想成名,他已经因此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