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恨之入骨”杂论

频道:恐怖电影 日期: 来源

朋友小聚,其中一个说到自己下海经商的往事,一个桥段是被最相信的朋友害惨了.......他咬牙切齿之状,大有食肉寝皮难以解除心头之恨的感觉。

这里,司马迁没有提到庞涓下场,但根据银山东临沂雀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显示,桂林之战中,田忌孙膑指挥下的齐军,不仅击败了魏军,而且还擒获了庞涓,“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显然,银雀山汉简改写了历史。

为了骗过庞涓,演义中孙膑装疯卖傻,吃尽了苦头,最终寻机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从而成功脱困来到齐国,开启了孙膑传奇一生。孙膑想要报仇,要么自身掌握军权,要么成为将军幕僚,但在那个“王侯将相宁有种”的时代,孙膑还遭受了膑刑,因此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成为齐国军方重臣田忌的门客。

于是,就有了我们熟知的围魏救赵和桂陵之战。根据银雀山汉简揭示,孙膑擒获了庞涓,但最后齐国还是放了庞涓。出土的汉简,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因为此前一直认为桂陵之战中孙膑只是击败魏军,却不想还擒获了庞涓。

我不知道,但庆幸还未有这样的“需要”。不论仇恨多深,多想痛打痛杀一个人,冲动过后深思一番,就该明白那是一个对自己完全不利的复杂过程,不仅极为消耗体力,更有绝对的精神负担,往后的日子必定被恶梦纠缠。解决过后还要将之碎尸万段,甚至租屋买锅料煲汤那么全套?那概念并不新,电影有过,现实中也发生过,手法当然是残忍恶毒之极,不是说决定了就能下手的事,所以往往都只是说说而已。要不,得毫无人性。要不,自己已经失去理性。要不,得对那个人恨之入骨。

不仅是志趣不相投或话不投机那么简单,更多时候是不能接受对方处世待人的方式,对生活的态度和理念,或是自视过高自以为是的嘴脸。当这些“不一样”再也找不到相互的融合点,冲突自然产生。更严重的是厌恶的人以阴险手段在各种找得到的机会为难、欺骗,甚至陷害你,那就是生死攸关的势不两立了。电视剧或电影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对一个人恨之入骨要一个人死不是为情就是为财,大抵离不开这两样。

没有的时候千方百计想要,有了之后却未必能如希望中那般美好,甚至不能承受,往往更招来各种摩擦纠纷不如意,情和财都没有所谓的刚刚好,只能靠自己在心里找个平衡。情财带来的恩怨情仇颠覆思维情绪,若能在暴发前一刻将情绪处理了那还好,若是一直忍,到最后忍无可忍,恶念就来了。有时生气之极,会在冲动的那一刻破口大骂要对方不得好死,但也只是脱口而出的冲动话,应该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动手让一个人死无全尸,这“算计”怎么看都不值。

关键词: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