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仍然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交公粮的场景,粮站里堆满了金灿灿的稻谷,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男人们挑着箩筐、女人们背着背篓,金色的阳光照着他们流汗的脸,朴实的人们没有抱怨,有的是热火朝天。那个时候的他们并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也并不知道,大家认为天经地义的重担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农村支援城市、农业支援工业”政策大背景下的为国负重。除了交公粮,农民还要负担“三提留、五统筹”,包括公积金、公益金、行管费、教育附加、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建设费、优抚费、出义工等等,压在农民身上的担子比几百斤的粮食更重,如果不是因为全力支持国家发展,他们身上的担子原本可以轻很多,庞大的农民群体形成的原始积累解决了非农户口吃粮食、发工资问题,让国家顺利进入发展快车道。
几亿农民用交公粮和“三提留、五统筹”哺养了全国人民,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成为新中国发展的基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老农民曾经的负重前行,就没有城里人如今的岁月静好。从195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实施到2006年国家废除农业税,在长达48年的时间里农民为祖国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热血和劳动,祖国也不负重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腾飞生活更幸福。但是当我们呼吁给老农民提高养老金待遇时,却有许多不和谐的杂音出现,最令人气愤的是有人嘲讽农民想吃白食,有的说城里人领养老金是因为交了社保,有的说农民交税不能成为要求提高待遇的条件,还有人直接说出具有侮辱性的话语。做人不能忘本的话暂且不说,我们就先来看看,今年满60岁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底有多少人缴了社保,交了几年,缴了多少钱,和农民缴的钱比一比谁缴得多。
1993年,我国开始实施缴纳社保金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养老保险金,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缴纳社保。我国的社保最先是实行双轨制,先从企业开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1日才真正和企业一样开始缴社保。今年60岁的人出生于1963年,在2014年时已经51岁,由此可以看出,单位50岁退休的工人编制没有缴过社保, 55岁退休的女同志只缴4年社保,男同志60岁退休也只缴了9年社保。这些正在领高额养老金的群体,有谁像农民一样缴了48年?可以肯定的说,一个都没有。从企业退休的最长缴满了30年,你们比那些真正领养老金的人待遇低很多,虽没有农民缴48年时间长,但那是你们应该得到的,工人们为工业付出的努力比机关事业单位的人要多,工农都是辛苦人,咱们不会相互为难。农民养老和城市社保养老不应该成为天然对立,而是应该理解为在国家发展后逐步解决。
此处作个简单比较:1996年社保缴费比例12%,缴费基础最低210元,平均350元,按平均缴费基数计算一年缴社保504元,同年下图中农户上交国家679.44元,缴社保者该领养老金,但呼吁提高农民养老待遇也并非吃白食。
国家经济发展的目之一是保民生、惠及老百姓,因此呼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待遇也是应有之意,建议当初农民按家庭做出的贡献,现在可以按家庭计算,对现年满60岁的农民,每户给予1人发放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基础标准1200元/月,年龄每大1岁每月增加10元(年龄大的交公粮时间越长)。提出这项建议的理由如下:现年60岁的农民出生于1953年,由于没有工作,在18岁成年时(1971年)已经完全开始承担起农活,承担缴纳前文所述各种税费,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时他们已经缴了35年费用。对1973年前出生但现在未到退休年龄的农民,由于他们至少缴满了15年费用,建议在他们达到退休年龄时以户为标准,按户给予1人发放养老金基础标准(根据当时的物价情况确定具体金额)。对1973年至1987年出生的农民,出台政策允许他们按照现有社保政策补缴社保金在达到退休年龄后领取社保。1987年后出生的农民,按照现行社保政策自行解决。
如果采纳这一建议,农村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9千多万,按5千万户计算,每户给予1人享受1200元/月的基础养老金(为方便计算,将年龄增长部分的增加额和农民现在正在领的每月一百多大致相抵不纳入计算),则国家财政每年增加支出金额为7200亿元,用仅占当前财政供养人员8万亿元支出9%的财政收入,通过清理非必要临聘人员、缩减部分闲职编制等方式,完全可以省出财政支出7200亿,用来反哺广大农民群体,符合“用财政过苦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基本精神,也是农业支援工业、工业反哺农村的基本要义。奉劝那些嘲讽农民想吃白食的人,别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指责,请记住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做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个懂得城市反哺农村含义的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