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实习期后,眼看一起入职的小伙伴们都有了岗位,韦雪贵心急如焚。在一次现场处置中,生产监督于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在你目前的阶段,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而不是着急顶岗。跟师傅多学学是好事,能力强了,以后不管什么岗位都能胜任。”
“用能力匹配岗位。”于工的话一下点醒了韦雪贵。
从那以后,他更加勤奋。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在现场熟悉操作流程,晚上在办公室查资料、学理论。海休回家时,他也坚持每天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五年间,韦雪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海上“小白”蜕变为油田骨干,并迅速成长为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的生产掌舵者。
长期以来,绥中36-1油田由于生产系统庞杂,原油脱水难度很大。在任绥中36-1CEPO/N平台生产监督时,电脱水器不脱水的问题难住了韦雪贵。
调整药剂浓度、优化流程温度、改变运行参数、开展结构清罐……他带领操作班组把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一遍,却始终没有找到破解之法。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韦雪贵沉下心来,悉心钻研。连续几个深夜,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时而在资料上写写画画,时而陷入沉思,逐一排查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细节。
“难道是乳化液浓度过高惹的祸?”一天,韦雪贵正在翻阅生产数据,一道灵光在他脑中闪过。
“中控,请立即调整一系列原油向二系列转运的比例,把高强度乳化液的含量降下来!”韦雪贵一把抄起对讲机,发出指令。终于,韦雪贵等来了期待已久的结果——电脱水器出口含水大幅下降。
“想要抓住‘幕后元凶’,就得从细节入手。把细节分析明白,问题才能得到突破。”多年后,韦雪贵仍然记得当时的感悟,而这种潜心求索的精神,也帮助他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我不害怕失败,就算输,也要输得明明白白。”自小养成的执着信念,让韦雪贵每次被逼到“墙角”时,总能完成“奇迹一跃”。
在绥中36-1油田二期综合调整项目中,一系列客观因素曾导致项目电站的气源出现问题,生产面临困境。韦雪贵临危不乱,反复勘查现场,审慎系统分析,大胆提出“借管输气”的创新方案,巧妙利用另一条混输海管输送天然气,一举解决了项目投产初期电站缺少燃料的难题。
2021年,韦雪贵调任旅大10-1油田总监。他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他紧盯每一个关键节点和每一处高危作业,带领团队顺利打通旅大油区的外输“主动脉”,使每天经平台外输的原油量翻了几倍。旅大10-1油田凭此成功加入日输油万方“俱乐部”,为渤海油田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贡献重要产能。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致敬!可爱又努力的海油人!
原标题:《被“逼到墙角”?他总能“奇迹一跃” | 一线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