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锦经济开发区,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早春的宁静,状似“化肥”的白色颗粒平铺在两条传送带上,向前“飞驰”中逐渐凝固定型。车间内的工人穿工服、戴口罩、头顶安全帽,紧张地忙碌着,在机械的辅助下有序完成装袋、封口、搬运等流程。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中药丸的外包装上涂有一层蜡,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蜡?”杭锦旗阿日善嘎查集体经济费托蜡代加工生产项目负责人、内蒙古圣远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军“抛”出了一个问题。
怎么实现二产拉着一产跑,周边的农村牧区如何与工业园区协同发展,产业的链条怎样才能延伸到农牧民的家门口?这是杭锦经济开发区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下好的另一盘棋。园区积极推进地企联建、村企共建,在紧抓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引导产业链向周边村社延伸,走出了一条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和乡村同步振兴路子。
“费托蜡代加工项目技术门槛较低、投入较小,还可以吸纳当地劳动力,非常符合村企联建的要求。嘎查出资购买费托蜡颗粒生产设备,圣远泰投资建设厂房及附属设施、开展生产和管理,伊泰化工提供生产原料并收购产品,代加工所得净利润由嘎查与圣远泰平分。”杭锦旗政协机关党组成员、政协办驻伊和乌素苏木阿日善嘎查第一书记巴图孟克说。
产业振兴,项目是关键、富民是落点。2022年9月,项目正式投产。在随后3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生产近6000吨产品,按照每吨220元代加工费计算,总收入近130万元,扣除成本、折旧等费用后,净利润约60万元。根据合作协议,阿日善嘎查获利30万元。项目用工20多人,多数为当地农牧民,月均计件工资过万,按照全年10个月的有效工期计算,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张玉军表示,“搭车”属地化工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算的是“长远账”:既和谐了地企关系,又延伸了产业链条;既促进了龙头企业轻资产运营,也让村集体发展有了源头活水。
2022年底,阿日善嘎查为全体在册人口每人代缴医疗保险200元,群众个人只承担180元,这在全旗也算较高的村集体经济“分红”了。今年1月,阿日善嘎查为圣远泰送上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创新二产为共同富裕、拉动一产为群众造福”,字里行间都是老百姓的真情流露。
“今年的目标是100万!”“计划引进深加工项目,以镇级产业投入合作,让更多的利润留在当地。”对于下一步的打算,村民和企业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繁忙的车间里,一条“费托蜡生产链”正在转化为“企地共赢链”。经过过滤去杂、布料造粒、洒落钢带、循环冷却、制成打包等一系列生产规程,一批批“阿日善嘎查造”的费托蜡装车,驶出杭锦开发区,奔赴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海外。
阿日善嘎查集体经济费托蜡代加工生产项目,所用原料液体费托蜡,就是杭锦经济开发区伊泰化工年产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的下游产品,这个项目既是园区化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关键一环,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步好棋。
2022年以来,杭锦经济开发区立足“一区两园三基地”总体布局,实施55个重点项目,签约引进13个重大项目,储备80多个煤化工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和氢能、绿色硅能源高质量项目。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倍增效应的同时,开发区努力联动发展乡村振兴项目,紧抓实做“产业共赢链”建设,以化工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独贵塔拉产业园、以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能源产业园,正在将产业链延伸到农牧民的家门口,将农牧民紧紧吸附到工业链上,让农牧民吃上“工业饭”。近日,开发区被评估认定为自治区第二批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一条二产拉动一产、实现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费托蜡代加工生产,相比动辄百万、千万、亿计数的大项目,比较“小”,也略显“低”。但在项目筹备、启动建设、竣工投产、收效分红等各阶段,都能看到对细枝末节的周详考虑,虽为“工”,却绿色;规模小,但补“长链”;投资小,但收益高,大账之下有细账、长链之中有民生……这就是务实担当的“颗粒度”,恰似传送带上的“蜡颗粒”,颗颗饱满、粒粒清晰——企业的收获感、老百姓的幸福感都可触可感。
当前,全市上下锚定“三个四”奋斗目标,正在奋力前行,建设实力、活力、绿色、宜居、幸福的鄂尔多斯。在这击鼓催征、扬帆逐梦的关键时刻,落地落实各项工作、落好落优各个项目,亦需找准“小切口”、下足“绣花功”、做在“心坎上”,聚焦最小单元、聚力精细推进,以推进工作的“颗粒度”,让发展更有“饱满感”,让老百姓共享工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