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南北风云——暗流涌动,张敬儿出镇襄阳,杨运长阮佃夫猜忌刘景素

频道:欧美电影 日期: 来源

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北魏延兴五年)正月辛巳日(十五日),刘宋皇帝刘昱到南郊祭天,并在皇家明堂举行全国祭祀大典。此时的刘宋看上去已摆脱了战乱的影响,正在恢复生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权力的博弈永远不会停息,作为平定刘休范之乱的最大受益者,萧道成又将目标转向了襄阳。襄阳位置险要,萧道成务必要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派谁去呢?萧道成为此很头疼。张敬儿见状便毛遂自荐,提出想要出准襄阳。

萧道成对此似乎并不认可,他认为张敬儿地位低微,又没有威望,不足以据守襄阳。但张敬儿并不放弃,他对萧道成悄悄说:“现在沈攸之坐镇荆州,此人必将是你日后的心腹大患,但你不知道他将来会干出什么勾当。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我出镇襄阳,万一情况有变,到时形成内外夹攻的局势,还愁大事不成吗?”

张敬儿这番话说到萧道成心里去了,但他只是会心一笑,便不再言语,心中自有定数。这年三月己巳日(初四),刘宋朝廷果然任命张敬儿为统领雍、梁二州诸军事,兼雍州刺史,让其出镇襄阳。

沈攸之得知这一人事变动后,心中十分担忧,害怕他会趁势来袭,于是开始暗中戒备。谁料张敬儿到任后,对沈攸之十分亲切尊敬,几乎一举一动,都会向沈攸之请示。两人间书信往来,张敬儿更是不断献上各种礼物。

沈攸之见状,开始放下戒心,认为张敬儿对自己果真是一片真心,于是准备了丰富的回礼。不仅如此,他还邀请张敬儿一块出城打猎,在两州疆界上会晤。受到邀约后,张敬儿却婉言谢绝了,他回信说:“只要心在一起,形迹最好不要过于亲近。”沈攸之对此也十分赞同。

久而久之,沈攸之对张敬儿越发信任,张敬儿因此获得了不少沈攸之的隐密行动,然后都暗中将其报告萧道成。但沈攸之也不傻,他知道张敬儿和萧道成也关系不一般,于是利用萧道成写信问自己:“张敬儿调职的时候,你看由谁来接替合适?”这件事做文章,沈攸之把信给张敬儿过目,打算离间张敬儿与萧道成之间的感情,张敬儿当然是表面迎合沈攸之暗中仍旧向着萧道成。

按理说萧道成、沈攸之小动作不断,刘宋朝中应该有所警示才对。但由于刘宋复杂的权力斗争,让朝中大臣各忙各的。袁粲、褚渊都坚决辞让先前平叛后封给自己的官职。虽然之后刘宋朝廷还是任命袁粲为尚书令,加授褚渊为中书监,但真正的大权还是被杨运长、阮佃夫等人掌控着。那他们就没有提防萧道成吗?答案显然是没有,此时的他们更加忌惮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

刘景素是刘义隆之孙,建平宣简王刘宏之子,母亲是周氏。他七岁继承父亲爵位,之后历任南济阴太守、南谯二郡太守、南兖州刺史、丹阳尹、吴兴太守、湘州刺史、荆州刺史、南徐州刺史等职。由于在刘休范叛乱时勤王有功,刘景素被进拜为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与此同时,刘景素平日里为人十分孝顺,与兄弟友爱,清高显贵,日常生活节俭朴素,又喜爱文学,待人接物都谦卑有礼,受到大家一致称赞。刘休范死后,刘宋境内已经没有刘义隆的儿子了,在他的孙子辈中,刘景素年纪最大,因此他成为当时威望最高的宗室,深得朝野内外赞誉,朝野上下甚至出现希望他能取代年幼的刘昱,继承宋室基业。

这就招致了刘昱的母族,陈照宗、陈佛念、陈敬元等人的嫉恨。加上杨运长、阮佃夫等人也是打算长期掌握权势,不希望拥立年纪大的君王,也不愿让刘景素为帝。于是一伙人为了保住已有的权位,便谋划除掉刘景素。

面对这种情况,刘景素的心腹将领们都劝刘景素起兵,只有镇军参军江淹劝说刘景素不要这样做。这个江淹不是别人,正是江郎才尽的那个江郎,此时的他当然还没有才尽。江淹的劝谏虽然让刘景素很不高兴,但他也没有贸然起兵。

就在局势微妙之际,建平国防阁将军王季符因得罪了刘景素,便单枪匹马逃到建康,向朝廷诬告刘景素谋反。这让杨运长、阮佃夫等人高兴不已,立刻就要出动军队前去讨伐。好在袁粲、萧道成等人认为消息不实,反对出兵。

刘景素得知王季符叛逃后知道大事不妙,好在他反应迅速。立马命世子刘延龄快马赶往建康,向朝廷申辩。最终杨运长等人只能放弃讨伐刘景素,只得将王季符流放到梁州。刘景素虽洗脱了谋反嫌疑,但却被朝廷趁机下令削去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职衔。这让刘景素也很是不满,与朝廷的隔阂也逐渐加深。

关键词: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