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黄金年代里,网络影响力的触手随着社交、手游、短视频等软件的盛行伸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黄金年代的人们畅想着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一切都从强大的互联网根系中生长并相互连接,那是一座建于网络世界的巴别塔。
但现实总比想象来的冷酷,即使今天仿佛已经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其 " 领土 " 也只占有地球陆地的 40% 和海洋的 5%。地球上的大部分区域,依然处于互联网的 " 盲区 " 之中。
另一方面,这座理想的巴别塔中,包罗万物,气象万千,对网络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广泛的场景中 " 调和众口 ",不仅需要强大的性能,也需要细化需求后网络与更多场景的适配。
如今,Wi-Fi 7 已然落地,培育了多年的 5G 种子也正结出果实。在这个新的路口前,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一张万物互联的蓝图正在技术的引力下脱离想象的蜃楼,在现实中落地。
打破盲区,让互联网真正覆盖全球,一直是通信巨头们的终极梦想。
早在二十多年前通信的蛮荒时代,摩托罗拉就曾经提出过 " 铱星计划 ",规划使用 66 颗卫星实现覆盖全球的移动通信网络。但在高昂的卫星维护成本和极少的用户面前,铱星计划难以为继。
但自去年以来,卫星通信再次开始成为手机终端厂商 " 卷 " 的新战场。
新一代的通信巨头高通则进一步拓展了铱星通信公司开辟的新天地,与之合作。高通在 2023 年 CES 上,推出了全球首个能够为智能手机提供双向卫星通信的解决方案 Snapdragon Satellite。在这一方案的支持下,使用骁龙移动平台的旗舰智能手机能够真正实现网络全球覆盖,支持双向应急消息通信、短信和其他消息应用。
安卓手机集体 " 捅破天 ",对探索 " 盲区 " 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一大步。但在高通的计划和实现世界万物互联的长征中,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高通的计划中,Snapdragon Satellite 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智能手机终端进行简单的短信息交流,其最终形态是将这一服务扩展至笔记本电脑、平板、物联网终端等设备上,让终端厂商能够利用卫星连接打造差异化优势和服务。并支持基于 NTN 卫星的 5G 非地面网络,实现互联网全覆盖。
如果说网络覆盖的实现是为万物互联松土奠基,那么为万物互联中所包含的场景提供所不同需求下的连接体验则是在这片土地上培种育果。
经过多年栽培,5G 的种子也终于破土出芽,结出了累累硕果。
如今,随着手机、平板等 5G 终端设备的普及,5G 已经跨过了从零到一的那道门槛,成为了我们数字生活如往日般平常的一部分。要想让 " 万物互联 " 的巨人真正行走自如,还需要更通畅的经脉,把心脏澎湃的算力送抵 " 四肢 "。而经过数年的沉淀,5G 的种子接近成熟,站在了下一个时代的路口前。
就在刚刚过去的 2 月,高通发言人 Sascha Segan 在发布会上用一颗彩椒宣示了 5G 新时代的到来。
Sascha Segan 表示,过去 5G 设备因技术限制,无法有效利用各个频段,吞吐量仅仅是一条一条的 " 彩椒段 "。如今再获升级的 5G Advanced 终于不必再让用户忍受这样的 " 切片果盘 ",有了为用户送上一颗完整果实的能力。
Sascha Segan 手中的这颗彩椒,既象征着技术的成熟,也代表了产品的硕果。
将彩椒段变成完整彩椒的能力,指代的其实是高通最新的产品 " 果实 " 骁龙 X75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
骁龙 X75 采用了首个 5G Advanced-ready 架构。据高通介绍,骁龙 X75 既支持去年已冻结的 Rel-17 特性,也能够支持明年即将发布的 Rel-18 特性。并计划于明开启向 5G Advanced 的演进,成为横跨 5G 两个时代的桥梁。
X75 还是首个融合 Sub-6GHz 和毫米波架构产品,搭载了首个面向毫米波和 Sub-6GHz 频段的融合射频收发器。
此外,面向 Sub-6GHz 频段,骁龙 X75 首次支持的下行五载波聚合和 1024QAM 的调制方式,以及面向毫米波频段的十载波聚合与 256QAM 的调制方式。
这将大大改善 5G 的使用体验,用户终于可以大快朵颐完整的 5G 果实。
在万物互联的蓝图中,网络连接的需求并不单一。
随着物联网与 5G、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致力于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不同的场景下,物联网的应用特征与其所处行业的生态高度绑定,不同行业运行逻辑和具体市场环境各不相同,这使得物联网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类用例碎片化的考验。
而在错综复杂的场景里," 大而全 " 和 " 小而美 " 的使用场景并非严格的二元对立,而是存在着暧昧的中间地带。
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智能设备功能也在不断升级,但性能提升的同时,膨胀的算力也带来了更大的负载需求。
原本广泛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 NB-IoT 终端,已经日渐无法满足可穿戴设备的网络需要,而由于功耗和体积的限制,在小巧的智能穿戴设备上传统 5G 移动宽带终端也往往难以发挥其真正实力。
这次与 " 大果 "X75 一同登场的 " 小果 " 骁龙 X35 则有望扭转这一局面。
骁龙 X35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是全球首个 5G NR-Light(也称作 RedCap)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着力于打造轻量化的 5G 平台,填补了 " 大而全 " 与 " 小而美 " 之间的空白区域,在极致的 5G 性能和复杂度之间带来了补充。
与业界现有方案相比,在速率、能效、占板面积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优势,为性能正在进化的可穿戴设备提供 " 多快好省 " 的选择。
骁龙 X75 与 X35 这两颗 5G" 果实 ",标志着 5G 的成熟与进化并非触不可及的镜花水月,而是已经近在咫尺。
在领头羊高通的带领下,不论是 Wi-Fi 7 还是 5G Advanced 都在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但要为实际应用赋能,还需要推进产品的落地。
网络连接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万物互联的蓝图中," 物 " 才是落地的根本。
要让连接技术在实际场景中实现价值,离不开终端产品和网络技术的 " 双向奔赴 "。
摘下第一颗 "5G 果实 " 的高通不仅是网络技术的先行者,同时也是终端设备的积极赋能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厂商之一,在过去多年里,高通积极与制造商合作,已经在手机、汽车、智能穿戴等多个领域中建立了一套庞大的网络与产品生态。
通过与高通的合作,制造商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网络技术发展升级带来的最新体验,而高通则能够以不同领域的制造商为桥梁,将网络技术扩展到更广阔的互联网生态中。
在 MWC 2023 上,高通宣布了与荣耀、Motorola、Nothing、OPPO、vivo 和小米等手机厂商合作,利用 Snapdragon Satellite 开发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还宣布了与西班牙电信、爱立信合作推出了西班牙首个 5G 毫米波商用移动网络,并在 MWC 现场使用。
在汽车领域,高通宣布增强骁龙数字底盘的连接能力,并推出第二代骁龙汽车 5G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平台,能够为智能驾驶、内容串流等功能提供容量更大、时延更低的网络连接服务。
针对此次推出的新品 X75、X72、X35 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高通推出了一系列一站式模组参考设计解决方案。雷
对制造商来说,这能够大大降低将 " 果实 " 落地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在这些参考设计中,调制解调器、收发器和射频前端被集成在一块紧凑的电路板上,制造商能够快速地将它们的全新特性应用到新产品中。
在高通的领先技术和完整的落地生态支持下,即将成熟的 5G 果实正在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随着 5G 的演进和互联网边界的扩展,曾经对万物互联的想象正在逐渐变成我们触手可及的现实。雷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