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疾控中心介绍,幼儿园、学校是人员集中、密度比较大的场所之一,有限的教室空间、学生间玩耍嬉戏互相接触频繁等,都极易造成病原的传播。一旦没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更是极易造成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开学季到来,往往也是春季传染病高发期,家长、学校、孩子们不能松懈。一起来了解5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以及如何开启防御模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认为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
划重点: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的首发症状较为相似,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若确诊及时就医、居家照护。
目前,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学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应及时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新冠病毒感染,需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
家长应注意调整孩子的作息,均衡饮食,保证睡眠充足,循序渐进锻炼身体。处于康复期的儿童应避免剧烈运动,从低强度活动开始,如散步、简单日常家务等。如无不适,数周内可逐渐增加活动强度,直至恢复到患病前正常活动状态。
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手段,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 None 对于已感染新冠且“阳康”的孩子,可在感染6个月后接种1剂次疫苗,可以选择灭活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本市流感的流行期是12月至次年的3月,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发生在冬春季节,且本市多数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
(1)学生们和老师们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流感疫苗所含成分会因当年流行优势株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的风险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幼托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划重点:患流感后,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高峰: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4-6月、11月至次年1月。
发病人群及场所:多见于 4-8岁儿童,幼儿园和小学是猩红热的好发场所。
常见的临床表现:小朋友得病后,大多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皮疹和皮疹褪去后的脱屑,还可能会出现“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等。
• None 在猩红热流行季节,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晨检、午检工作,若发现可疑儿童,应及时劝导其停课、就医、居家照护。如发现聚集性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相关部门。
• None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患儿使用过的餐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毛巾应开水煮烫,玩具、家具等可使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擦拭。
小朋友得病后应居家照护,请勿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尤其是家中有二宝、三宝的家庭!接触患儿时要佩戴口罩。
划重点: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早发现、及时就诊和居家是关键!如果发现小朋友有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居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一般以隐性感染为主,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如果出现症状,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也较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如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CHO)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该病毒曾导致2008年安徽和2009年山东的手足口病大规模暴发疫情。
这几年,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数也逐年增加,它和手足口病一样,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容易混淆。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在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可视情况佩戴口罩,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 None 勤洗手:外出返家后、饭前便后、接触可疑污染物后,都应使用流水洗手。
国产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并有效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由于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在1-2岁,因此建议尽早接种EV71疫苗,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的接种。
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
主要元凶: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其中尤其以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腹泻占的比重较大。
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性腹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1月至次年2月)。
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发烧、恶心、腹泻、呕吐等,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
• None 卫生老师或保育员平时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发现发病学生时,按规范要求移除发病学生的呕吐物或排泄物,使用高氯消毒污染表面,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向上级单位和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 None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合格的健康证,对食物进行加工、封装等操作中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流程。对食品充分加热,对餐具进行消毒。加强食堂、制水和保洁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暂停工作,待症状消失后72小时且再次检测诺如病毒阴性后方可复工。
此外,学校应做好日常性消毒工作,落实好学校饮水设备、宿舍、多媒体教室等集体活动场所的消毒安全管理,加强晨检、巡检、缺勤缺课工作,如出现疫情,应暂停聚集性活动,并做好与家长的风险沟通等。
平时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洗手,勤剪指甲,瓜果蔬菜洗后再吃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老师,并尽快就医,不隐瞒病情。健康学生与发病学生应减少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