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些家长觉得学区的教学质量并不是很满意,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择校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寄宿制的私立学校,这样既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也能少一些辅导作业的任务。
但是低龄段的学生,在小小年纪就要自力更生,按照学校的生活规律成长,是否真的是利大于弊呢?学校的生活条件不比家里,如果学生年龄太小,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如果学生再不一一向家长讲述,这份埋藏在心底的苦楚,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成为记忆里的阴影。
家长也不想让学生从小就寄宿在学校,但有些家庭条件实在有限,比如单亲家庭,家长没办法兼顾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常常要去外地务工,只能选此下策。
一个成年男子长大后,谈起自己上寄宿学校留下的阴影,5岁半就被妈妈送去寄宿制学校,负重前行的感觉,在长大后也难消解。
因为是在单亲家庭长大,妈妈要工作养活整个家庭,包括自己的教育,所以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后来他被送去寄宿制的学校,当时学校的条件并不好,只能在每周五放假的时候才能被接回家。
这么小的年纪,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生活上的琐事也不能完全自理,寄宿制的学校,有高年级的学生,才差不多,能照顾自身的生活,想象一下,低年级的学生,要端着饭盆和那些高年级的学生排队打饭,优势弱势对比明显。
在学校的生活很粗糙,自己洗漱,整理床铺,这些还可能慢慢熟悉,慢慢学习,可是在学校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准则更为明显,学生之间常常有矛盾,年龄小,能力又不足的,多数情况下都是受欺负的那一方。
那些从小被父母送到学校里生活的学生,外表看起来脏兮兮的,和走读的同学不能比,还容易被孤立。
种种情况让这种学生处于劣势状态,但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即使意识到了,也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得不让学生暂时忍受,安慰学生长大就好了。
或许在城市里,私立学校的寄宿条件对比之前已经十分优质,但一些农村地区,寄宿的学生还是会存在这种情况,所以这个男生分享的经历,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
以前的生活条件自然是不能和现在相比,笔者觉得,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学校里的教师水平逐步提升,如今,家长为学生选择寄宿学校,条件已经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语。
不过,客观条件改善,并不意味着学生之间的矛盾会消失,也并不代表学生年纪太小,就会学会生活自理的技能,所以家长在给学生选择寄宿学校之前,还是应该慎重考虑。
上寄宿学校的问题,家长不能忽视,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首先就是学生的自理生活能力是否够用,如果实在条件不允许,家长也要提前让学生适应这种环境,多学习一些自己照顾自己的技能。
其次是在寄宿的时候,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家长也更应该注意,校园暴力随时都会产生,有些同学回家之后不敢和家长倾诉,在学校却被孤立被排挤,从而影响身心的发展以及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