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要求:每个方面军必须组建一个到三个惩戒营,每营800人;每个集团军组建5到10个惩戒连,每连150至200人。成员由犯下“胆小退缩、意志不坚、违反纪律的军官”,和类似罪行的士兵组成。
1943年8月29日,斯大林颁布了修改后的第227号命令,从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集中营的犯人中,挑选17-45岁男性和18-30岁女性参军,“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战俘、政治犯和重刑犯被编入惩戒营。
惩戒营的装备比正规部队的要差很多,有的甚至缺少枪支,只能用刺刀作为武器。但他们被安排到最危险的地段,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如第一波冲锋,肉体排雷,渡河登陆、攻占据点、火力侦察等。因此,惩戒营的损失比率相当严重,战损率是正规部队的3至6倍。
惩戒营的服役期是1至3个月,期满后则会被编入正规军队。但只有少数人能活过三个月,这些能活过三个月的人,往往是因为指挥官误判了最危险的作战地段。
为了迎合和贯彻落实“伟大领袖”的命令,一些军官开始以各种手段,努力搜寻犯罪军人,以期取得上级领导的垂青,一场类似大清洗的灾难落到了军人头上。
有被告密的、有犯下轻微纪律或无心过失的、有被上级看不顺眼的、甚至还有不服从军官下半身命令的女兵,这些人只有部分军官经过了正规程序审判,大部分人被直接编入惩戒营,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大量在开战初期向德军投降的苏军俘虏,被解救后,先被送到“甄别营”进行审查,被认定有罪者会被处决或投入惩戒营,无罪者则重新编入正规军队。
据苏联官方统计,二战期间总计约有994300多名苏联官兵被判有罪,其中427910人被送进惩戒营,135000多人被处决,436600多万人被送进古拉格集中营,有人质疑这一统计数据被刻意低估。
俄罗斯历史学家尤里·鲁布佐夫认为:第227号命令颁布得非常及时,惩戒营对整肃军纪和挽救战场颓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使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
俄罗斯学者德·安·沃尔科格诺夫则认为:惩戒营在很大程度上是斯大林本人的错误和失算的产物。坚定不移的指挥员和政委并不很多,,这首先要归罪于最高统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