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更狠,刚刚第六集就让冯晓琴老公顾磊意外坠亡,很多观众也因此破防。顾磊之死事出有因,夫妻双方因顾磊会计证考试再次吵架,本来已以顾磊拌猪脸求和暂时告一段落。而大姑姐病中被父亲紧急招回救火,顾父、顾磊姐弟关起门来开小会,冯晓琴偷听后勃然大怒,第三次(划重点!)准备离家出走,顾磊出门追赶,夫妻拉扯中顾磊好巧不巧滚落楼梯,又阴差阳错被楼下邻居放置的玻璃划伤颈动脉,失血过多而死。
再简单交代一下背景,顾磊夫妻六年前结婚生子,顾磊要求外乡人的冯晓琴辞职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和自己(含奶奶、公公、儿子小老虎),所以冯晓琴六年没工作,把一家老小照顾的也非常好。六年后冯晓琴谋划她们的小家一家三口搬出去单过,她看上了一套六十平米左右的二手房,总价二百万左右,为了付首付挖空心思想找大姑姐顾清俞借一百万,大姑姐因自己也要买房予以拒绝,想想自己六年来辛辛苦苦照顾一家老小,临到买房大姑姐竟然不借钱,怒火中烧,再加上旁人拱火出主意,就假意离家出走去南京,看看自己不在家里会乱成什么样子,其实就是演一出戏给大姑姐等一点颜色看看的意思。
后来总算老邻居土豪展翔借了一百万给她,遂欢欢喜喜交了订金签了购房协议,又因为老公顾磊会计证没考过而顾磊还坚称以后不考了大发雷霆,再次拉着行李箱离家出走。这里插一句啊,冯晓琴非要逼着让顾磊考会计证,目的也是为了顾磊有会计证后将来收入能够增加。愿望是美好的,可是顾磊没这个能力考不过又不想再考,于是矛盾升级。最后的结局是顾磊撒手人寰。
对于顾磊之死,观众情绪极度两极分化,弹幕上‘我站姐姐’、‘我挺冯晓琴’也几乎平分秋色。由此感慨良多啊,婚姻中的女人一旦试图强势改变他的男人,基本上结局也就一败涂地了。冯晓琴迫不及待的买房,一是想单过,再一个计划将来有机会好把老家的父母弟弟一起接过来上海(她妹妹已经来上海,打零工还一直住在她们这个大家里,有点想不通姐妹俩怎么这么好意思),这样看这冯晓琴真有点儿以一己之力拯救她们娘家全家的远大理想,并且一直在身体力行。
奇怪的是,冯晓琴自己没工作(因老公要求辞职在家,剧中虽未明说,大概也不属于高知人群,即使工作也不会是白领一族,收入应该能够想象)老公又废柴一个,两个人总计存款三万,竟然想纯靠借钱去买两百多万的房子,梁静茹给的勇气吗?真不知道以后每个月的房贷他们两口子怎么去还,难道还去借?
有多大的实力办多大的事儿,量入而出量力而行不好嘛!我个人非常理解冯晓琴想让日子越过越好的美好愿望,也非常不理解她这种不脚踏实地的想法和做法。大姑姐有钱那是人家的,借不借都在情理之中。再说了,借了钱能不还吗?还是认准了大姑姐有钱不还也罢,早就没存还钱的想法。这么想,也太自私太可怕了。
另外,看剧情发展,公公大姑姐都因顾磊之死尚有歉疚愧疚之感,而冯晓琴这个第一当事方不仅不反省自己还迁怒于他人,首先把楼下邻居告上了法庭,紧接着还要去告大姑姐挑拨离间。真是无语了!弹幕上有观众就说这个女人太精明太能算计了。
婚姻还是要门当户对最好!设想一下,顾磊如果不是上海本地人,就他那傻乎乎的样儿,能力还如此废柴,精明如冯晓琴怎么能看上顾磊并委身于他。还不是为了能在大上海立足才退而求其次,委曲求全的在家照顾这一家老小,同时梦寐以求的想把老家的父母和弟弟也接来上海。不惮恶意的去揣测,顾磊及顾磊家其实就是冯晓琴进入上海的一个跳板而已。他俩婚姻的基础也许会有一些感情,但顾磊身上的光环或者对冯晓琴更多的吸引最主要的应该还是顾磊的上海人身份。这或许就是顾磊之死的悲剧原由之一。
都是缺钱和不切实际的想法惹的祸!现代城市人欲望无尽,生活压力就必然好大,环顾身边大家都在你追我赶的买车买房,氛围热火朝天似乎每一个人都不能免俗而置身其外,这又是何苦呢。
此书构成了现代都市人的共同焦虑。因为,这十几年的经济生活的变迁深刻说明了,房子还是一个城市冒险之地。小说中时时以嘲弄语气谈论的展翔,其实就是新上海的冒险家。没有文凭,没有出身,也没有经过社会历练的他,单凭无人可及的魄力,就搭上了房价的快通车,坐拥十几套房产,迅速累积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即使是房子的“受益者”,也未见得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在小说中,展翔除了追求顾清俞以外,整日无所事事,并无其他追求,也未能在精神上展现出更为卓越的品质。
滕肖澜表示,“《心居》的侧重不是‘居’,而是‘心’,书中大多数人都在为了心中所想不断努力,顽强地生活、奋斗着,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希望读者在看完《心居》后,在感慨‘人生不易’的同时,能够更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始终对人生抱有希望,这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