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美联储是走向了“偏鸽”之路,向市场传递出不会加息多久就暂停加息的信号,市场一度欢欣鼓舞,可是没走几步,非农就业数据就让美联储打了退堂鼓,“偏鹰”又有所抬头,市场来回震荡。很快,美国劳工部将公布备受关注的物价数据,不知到时美联储又将何去何从。
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美联储在2023年第一次议息会议上决定加息25个基点之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随即召开记者会。鲍威尔指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正在考虑加息几次(a couple more),至限制性水平后,将暂停加息,并不认为当前是暂停加息的时候。
关于鲍威尔所说的“a couple more”,到底是加息几次?有市场人士认为是两次,即将在接下来的3月和5月议息会议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将升至5%—5.25%区间。
在这种情况下,鲍威尔又开始发声了。他在接受凯雷集团联席创始人David Rubenstein提问时表示,就业数据持续强劲,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升息来给通胀降温,利率峰值可能比先前预期的更高。
这下子市场又不淡定了。美元指数开始上涨,美股回落。如此看来,美国的物价增幅下滑势头并不稳固,美联储心里也没底,还是数据说了算。
如此一来,将于北京时间2月14日21:30公布的美国2023年1月CPI数据就变得非常关键。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物价、经济均处在摇摆期,需要有耐心,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才能看得相对明了。
就在这几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断发出预警。她表示,倘若美国众议院不通过31.4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法案,美国将面临经济和金融灾难,因为美国将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耶伦还呼吁美国众议院的每一位议员必须负起责任来,同意提高债务上限,而且目前已经到了关键的最后时刻。耶伦做出上述表态后,美国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迅速上涨,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违约风险在急速上升。
尽管事情看上去比较严峻,不过从历史上看,美国债务上限已经被多次上调,经过热热闹闹的博弈之后,众议院总会同意上调。毕竟,美国不愿意看到自己出现债务违约,因为这样会导致全球集中大规模抛售美元,美元大幅贬值,出现美债危机。
不过市场是敏锐的,美国财政部这么一闹,流入A股的北向资金(外资)又增加了。2月9日,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北向资金净流入121.01亿元。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与全球其他大国相比,我国2023年经济前景是最被看好的,因此我国资产也受到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