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品牌来说,具有鲜明人设的艺人形象更利于传播,因此脱口秀演员最直接的商业路径便是品牌合作。通常来说,品牌的营销活动是围绕品牌调性而进行的,所以与其理念相符的公众人物,能够精准传达品牌的理念,直接高效地与消费者沟通。在具体的传播中,相比那些完全商品化的艺人形象,锋芒外露、个性十足的脱口秀演员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天猫邀请李雪琴参加「双十一线下开放麦」,通过脱口秀的方式传递品牌信息,王建国也参加了OPPO、支付宝等品牌的脱口秀。
而随着直播带货成为品牌营销的新阵地,自然不会忘记能说会道的脱口秀演员,直播带货也成为脱口秀演员实现商业化的路径之一。去年双十二,李诞开启了他的直播带货首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获得许多好评,有网友表示「李诞的直播间连空气段子」。同样,作为脱口秀演员的徐志胜、鸟鸟、呼兰也均走进了直播间,开启了内容输出的新渠道。
作为语言类工作者,脱口秀演员在直播带货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也有很大的可想象空间。「东方甄选」便是成功案例,通过本职的优势,形成独特的带货风格,先以内容吸引流量,将产品介绍融于有价值的内容,进而促使消费者购买。这是区别于其他带货主播的一大优势,也是能让这些语言工作者在直播红海中分得一杯羹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与品牌的营销合作及直播带货外,脱口秀演员另一商业机会,在于参加观察类真人秀、访谈类等非脱口秀相关的节目。因为脱口秀是需要大量输出观点的职业,如今的综艺节目越来越需要通过贴合时代、用户的金句来提升关注度,这是很多训练有素的明星无法提供的,但这恰好是脱口秀演员所擅长的。
脱口秀演员的商业化,就是通过输出观点建立人设,再通过人设去匹配合适的品牌和平台,即通过自己的「个性」获取商业价值。比如本次何广智和瑞幸的合作,也是源自于何广智在《脱口秀大会》上「带刺的玫瑰」的梗,在瑞幸情人节限定产品「带刺玫瑰拿铁」出来之后,网友纷纷喊话品牌,才有了这次「被迫」合作。
试想一下,当杨笠不再犀利、身上的女性标签不再适合社会语境之后,她的商业机会还会和现在一样多吗?如果何广智没有继续输出新的爆梗,品牌还会踩热点邀请合作吗?当然不会,品牌和节目愿意买单的,永远是新鲜的、在当下有价值的个性及观点。因此,虽然乍看脱口秀演员的商业化并不难走,但是从脱口秀本职来看,这些商业化的可持续性并不高。
例如被多位脱口秀演员视为偶像的黄子华,以带有批判与思考的幽默在脱口秀领域获得成功,在脱口秀之外,一直保持着对演戏的热情,持续参演影视作品,在今年的贺岁档《毒舌律师》中黄子华担任主角,饰演律师林凉水,而且他还以编剧、主持人的身份保持着内容的输出。在国外,也有很多脱口秀演员活跃于主持、演戏、编剧等领域。
作为在中国刚兴起的职业,脱口秀的职业发展比想象中更快,有一批新人已经成为全职脱口秀演员,脱口秀职业的商业化路径也越来越多元。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当前的脱口秀职业发展还处于成长期,脱口秀演员的职业化与商业化并没有形成健康的平衡。
而脱口秀演员职业的长期发展,虽然参考案例并不丰富,但从已有经验来看,这是一个充满很强生命力的的职业,是可以被无限开发的才华宝库。因此,希望国内的脱口秀职业可以早日走过成长期,步入发展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