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粉世家》:冷清秋寒门高嫁的背后,是同金燕西心知肚明的合谋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冷清秋寒门高嫁的背后,是一场同金燕西心知肚明的合谋。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因为做了就是做了,人在后悔的时候,最不应该的,就是逃避责任,推卸甚至不愿付出代价,为此承担后果。
虚荣心起,是她悲剧的开始
从初次见面的百合花,到费尽心思搜集找人代笔的诗集,从学校表白时那一次又一次的玫瑰与横幅,再到落花胡同里摆下的鸿门宴酒席,双方在你来我往之间,终究还是冷清秋落了下乘。
人都有弱点,更何况是在面对自己所嫉妒匮乏的东西时你呢?
原著中的冷清秋,其实更像是虚荣心渐起,是以才中了欲望的毒。
“在落花胡同租下房子,那一番铺张扬厉……只觉得他待人殷勤,终于是让他买了这颗心了。”
而金燕西也是。
书中的金燕西自小便与白秀珠有婚约,从前也是百般依从的,可是,等到他发现白秀珠的骄矜已令他招架不住之时,他便转而听从了大哥的话,在诸多喜欢的女孩子中,选择了一个门第不高但教养良好无法管束的。
为了更快乐,更加无拘无束地玩乐,金燕西几乎算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选择冷清秋的。
可说到底,二人之间,无非是一个见色起意,一个贪图富贵,最终双双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罢了。
何况,冷清秋与金燕西之间的感情,也并非全然是牢靠的。
真正让冷清秋沉迷的,其实是纨绔公子身上所表露出的一往情深,极大的虚荣感满足了她。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
钱财是个好东西,没有谁会不爱,何况是主动送上门的呢?
但冷清秋显然是卡在其中,且异常拧巴的。
如果不出意外,冷清秋的家庭原本可以算是小富即安,但随着举人父亲的去世,这个家的经济条件可谓是一落千丈,可冷母为了维持举人夫人的身份体面,一面家中请着佣人,另一面却又让女儿自己浣衣缝补,来补贴家用,可谓是民国的“翻版史湘云”。
母亲一边让她清高自持,一边又能为了一顿饭,让自己的女儿随意同男子出去过夜,这样的环境之下,冷清秋的“拧巴”又如何会无法形成?
而冷清秋与金燕西之间的相遇又是那么地近乎浪漫,于是乎,这样的牵扯羁绊之下,没有一点儿引诱,都算是说不过去的。
贫穷之家的富贵小姐,是冷清秋所面临的现状。
贫困之家的儿女大抵两类,或以贫为耻,由耻生怨,于是嫌父嫌母者大有人在,也有的觉得父母很辛劳,立志要改变命运,孙赶超和于虹还算幸运,他们的儿子是第二种人。
但冷清秋并没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
为了日后的前程,冷清秋终究是走的太急了,以至于忘记了“生活是一场磨砺,一定要小心前进”的道理。
原著里,冷清秋同金燕西的之间,几乎可以算是“奉子成婚”的。
“这一去,在他俩的爱情史上,却占了重要的一页,与平常人游山却是不同的哩。”
这一晚,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关系,作者没有直接说,却有诗言明:
“一弯藕臂玉无暇,略晕微红映浅纱,不耐并头窗下看,昨宵新退守宫纱。”
事实上,原著中的冷清秋其实并不像剧中一般清冷无暇,她甚至单方面选择了逼婚:
于是乎,在白秀珠与家庭压力的双重夹击下,金燕西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冷清秋。
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新式的女子好,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好。若是我把那个女孩子娶了回来,我想她的爱情,一定是纯一的,人也是很温和的,决不像交际场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啦”。
与其选择白秀珠,因为对方的家世和利益关系受限制,倒不如娶一个好拿捏的。
而同样的,冷清秋的妄自菲薄和当初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回转来想想,自己并不是富贵人家的女子,现在安分守己,还觉不忘本,若跟他们闹,岂非小人得志便癫狂吗?我只要居心不做坏事,他们大体上总也说不出什么坏处来,我又何必同流合污呢?而且就是那样,也许人家说我高攀呢。
于是乎,嫁进金家后的冷清秋,又当又立,几乎延续了在家中的这种拧巴,以至于在婚姻,乃至是婆婆的帮扶上,都一度失去了欢心和倚仗。
可说到底,奉子成婚,不过是冷清秋在决定攀上金燕西这棵大树之后,同对方所做的一场心知肚明的合谋。
何况,在真正嫁给金燕西不久后,冷清秋是后悔的。
她不光是为自己的未来悲哀,更多的,还是为自己曾经所做的错误决定感到懊恼。
如果说她曾经选择金燕西的原因是“旱涝保收,”大树底下好乘凉,那么,如今的她则是大错特错。
连人家内里的关系是怎样的,内里水深水浅门道都不知道,就如此急切地选择,这样的动作,其实更像是一场豪赌。
金燕西没有学识满肚子花心爱算计也就算了,真正令冷清秋受不了的,还是整个金家内里的明争暗斗。
整个家,除却八妹金梅丽是真正关心冷清秋的,就连她曾经最为倚重的金太太,都是瞧不起她的。
最开始,或许众人会为冷清秋的才学感到惊艳,可那只是一时的,何况,金家的子女绝非是泛泛之辈,真正过了头,家世与门第的好与坏就显现出来了。
就连书中唯一一对成全了的小怜和柳春江,都因为门第阶级之差而逃离故土,就靠着一个“等”字和自身的提升,才在归国后,让对方以门第之差的反对缘由闭了嘴。
而冷清秋直到同金燕西结婚的那一刻,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成功了。
即便,她自己也知道这场婚姻的代价和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的,但她还是做了。
对于冷清秋而言,这并不是她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而是她在发现了捷径之后,注定要掉进诱惑的陷阱,走向潘多拉魔盒的路。
从嫁入金家的那一刻起,冷清秋就已经预感到了背后的风险。
可是,同金燕西结婚后所带来的好处真的是太大了——而这还是她想象出来的,甚至还不包括她婚后所得到的一切。
冷清秋是有才学的。
可是,她的才学和背后的根基,并不足以支撑在这样繁杂到攀枝错节的大家族中混出真正的名堂来,在这样的家族中活着,还要体面的活着,难度不是一般地大,何况,金燕西一向又是个混吃等死的公子哥儿,挂的也是个虚职,甚至更没有能力来保证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倚靠自己还是倚靠丈夫,她都无法获得自我“救赎。”
是以,在封建礼教和种种困难的夹击之下,冷清秋的这场婚姻豪豪赌,注定是一场死局。
书中的冷清秋在金燕西同她结婚不久后便发现了这个事实,并为之后悔:
“回想到前此一年,觉得那个时候的思想,完全是错误的。那时以为穿好衣服,吃好饮食,住好房屋,以至于坐汽车,多用仆人,这就是幸福。而今样样都尝遍了,又有多大意思?那天真活泼的女同学,起居随便的小家庭,出外也好,在家也好,心里不带一点痕迹,而今看来,那就是无拘束的神仙世界了。我当时还只知齐大非偶,怕人家瞧不起。其实自己实为金钱虚荣引诱了,让一个纨绔子弟去施展他的手腕,已经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了。念了上十年的书,新旧的知识都也有些,结果是卖了自己的身子,来受人家的奚落,我这些书读得有什么用呢?我该死极了。”
其实一切早在冷清秋选择同金燕西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而金燕西也是如此。
早在一开始,金燕西的父亲金铨便提醒过金燕西玩玩儿就好,可偏偏金燕西并没有听懂他的劝诫:
“你不是说那个女孩子国文都很好吗?我想她未必瞧得起我们这擀面杖吹火的东西。不过年纪轻的人,经不得那些纨绔子弟的引诱罢了。”
可金燕西早已被金太太宠坏了,甚至连这谚语背后的意思究竟是什么都听不出来,又如何能看得懂金铨的言外之意?
对于当时的金燕西而言,娶了冷清秋,不过就是为了完成个固定任务罢了。
原本,他娶冷清秋回来就是为了当个摆设,好方便自己去花天酒地甚至是去撩拨女孩儿的,他只是把婚姻当成了一场游戏,施施然地就这么同冷清秋结婚便以为完成了任务,好继续自己的下一个任务支线。
殊不知,婚姻背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并非是一纸结婚证书,乃至一场草草的婚姻就可以了事的。
它所代表的,是整个家庭,是你在结婚时的许诺,更是这一辈子的中心任务,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性的弱点就是这样,经不起诱惑是常有的事,是以,多数经受住诱惑坚定选择的人,才会让我们肃然起敬。
事实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世间因果循坏,不过早有定数。
在金铨去世,金家的这棵大树倒下后,金燕西走了,冷清秋也走了。
随着南来北往的列车和历史的洪流,走向了属于他们的大潮。
而他们之间的这场“孽缘”,最终也不过是止于大厦将倾,消弭于红尘,都付笑谈中罢了。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励志做一个努力写作,热爱阅读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