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作为最早定档本年度春节档的电影作品,从一开始就承载了无数人的期待与瞩目,其173分钟的超长片长更是创造了春节档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而这样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成绩总归无愧于其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级别的IP。
可以说,《流浪地球》系列作品的伟大在某个维度上堪比片中的流浪地球计划,因为他们都是始于一次勇敢的开始。
对于很多电影来说,夸耀特效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更多是基于乏善可陈之下的讨巧说辞。而且所谓的优良特效其实也只是中上水准,将将到位罢了。
但是对于《流浪地球2》来说,对于特效的赞美则是无法绕开的必然之举。
因为依赖化妆可以较好地实现老年状,但是很难有理想的年轻妆的效果。
因为电影的叙事方式,片中多位角色都需要跨越几十年的时间,因为在外貌上会呈现出非常不一样的状态。由于人对自身是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因此真人的视效制作要欺骗过人眼,避免观感异常就有了极大的难度。
为此,《流浪地球2》为了在这方面呈现出更加逼真自然的效果,就用计算机对演员的骨骼、肌肉、血管、真皮、表皮做了逐层全方位的扫描,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算法来实现真正符合人类自然老化的状态。
另外,《流浪地球2》也有大量水下拍摄的镜头,为了追求更好地视觉效果,导演郭帆竟然选择了体积庞大的阿莱65摄影机进入到水下,同样具有标杆性意义。
为国产片在水这个特效领域的代表性难题面前给出了一个较好的示范和案例。
从第一部《流浪地球》开始,行星及月球发动机就成为了标志性的电影道具,而要达到片中这样如此震撼的视觉效果,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充分展现其宏观的体积感、重量感。
导演郭帆坦言要很好地做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其主要还是依赖于使用人类熟悉的参照物来进行对比突出。
例如行星发动机靠云来凸显其高大,月球发动机则利用阴影来体现其宏伟。这些看似简单操作的背后实际上是主创团队在细节上的追求和把握,才有了成片中又自然又震撼的感受。
而提到细节,这些发动机上面的各种折角并非简单的修饰性作用,而是根据实际的力学分析构建出来的,因此有了真正的物理层面的考量支撑,就让这些镜头更容易获得人眼的信任,产生出真正视觉刺激。
太空电梯则是《流浪地球2》又一个非常夺目的亮点,开篇的长镜头相信所有看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恨不得反复品位。
而为了拍好这个代表性的科幻设定,导演团队同样下足了苦功夫,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海量的时间,而且为了更好的效果,也在现实中进行了大量的置景操作,进行实拍。
其中太空电梯降落时冰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阿西莫夫的小说,同时也致敬了马尔克斯:冰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发明。
这些同时具备科学合理性又融入了文艺价值的细节可以说在影片中并不鲜见,体现出了主创团队的严谨与细致。
除此之外,导演郭帆一向从善如流,在军迷网友的指正下,也谦虚地迅速修改细节上的错误,这点同样值得很多电影人学习。
飞机的空速管在被指出有误后,在下一版中直接进行了对应的修改。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包含导演在内的主创团队为了更好地呈现出电影作品,几乎从零架构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为了建造世界观不惜精力按照图书馆分类学的方式去分类,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去分类,这才有了片中诸多有趣又经得起推敲的细节。
比如经过科学顾问的计算,人类世界当下所有的核武器,要乘以10亿倍才有可能毁掉月亮,因此在片中无论是核武器的数量、引爆的方式都得到了必要的优化和改善,来符合剧情的需要。
还有像电影开头提到的用50万只蚊子制作的蚊子饼也饶有趣味。
更重要的是,包括上述又不局限此的所有特效技术都将沉淀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工业基础,为后来者开创更好的作品铺陈了一条值得参考的道路。
《流浪地球2》一共有3条主要故事线,分别是「沙溢-吴京」一组的飞行员师徒线、「李雪健-朱颜曼滋」一组的联合国发言人线,以及我在这个章节想要重点展开讲述的「刘德华-马宁」的数字生命计划线。
首先要承认的是,李雪健的确是片中该角色的不二人选,在形象、气质上让人绝对信服,而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成片利用AI修复了李雪健受损的声音,这点形成了片内片外的一个互文效果。
至于沙溢在最后的大无畏精神也令人触动,这点在文本上也与第一部吴京的选择构成了师徒的精神传承。
不过3条主线剧情中,最为触动我并引发我思考的则是刘德华心心念念的数字生命计划。
要知道科幻作品的一大主要功能和特点就是预言人类未来可能面对的灾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让人类提前进行必要的科学、伦理、道德甚至哲学层面的思考。
显然,数字生命这一点在这方面就是非常典型的命题。
倘若你的至亲因为意外濒临死亡,同时告诉你有一种技术可以将其大脑意识上传至计算机终端,并通过AI算法自然演化产生自主意识,从而获得永生,那么你会同意使用这种技术吗?
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如今似乎已不再遥不可及,AI技术如今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步普及。
例如人类最顶尖的围棋棋手早已不再是AI棋手的对手,ChatGPT最近也引发了广泛热议,甚至因为这项技术可能被利用代写论文而被不少知名高校禁止使用,可见AI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大到不容忽视。
因此数字生命这个话题自然也就拥有了不仅是凭空假设的意义,片中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就因为车祸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丫丫,然而作为最优秀的计算机架构师他主动选择了将女儿的意识上传至电脑系统内从而开启了其数字生命。
这背后蕴藏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老父亲对于女儿的思念和不舍,更包含了对于数字生命的定义与认知——数字生命到底是不是生命?
显然在图恒宇看来一定是生命,但在片中宁理扮演的马兆来看,则只是一种电子宠物,在他看来现实世界中躯体的死亡就是真正的死亡,死了就是死了,人应该面对现实。
相信这也是不少人内心的答案,因为即便永生是真的,也并非是所有人的希冀,反而会引发部分人群的抵抗和恐惧。
不过同样有很多人基于各种不同的考虑会选择数字生命这样的方案,毕竟它的确提供了一种相对于死亡的另一种选择。
更何况,这不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影像欺骗或者留念,而是的确可以根据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对话产生积极且有效的交互,这很难不让人重新去思考生与死的定义。
可千万不要小瞧《流浪地球2》在这些命题方面的探讨,因为这才能真正体现其作为顶级科幻作品应有的境界和智能。
也就是应该要有「天问」式的主题。
也唯有此,这些科幻电影才能不被局限于仅仅只是娱乐工具的层面,真正上升到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关键所在。
就像片中李雪健所扮演的周喆直所说的代表文明诞生的标志的人类股骨那样,具有非常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于是必须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特效技术还是故事剧情其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为了最核心的精神表达。
谈及《流浪地球2》,我们经常会在产业层面来表达其代表性,然而其最大的价值所在其实是为中国科幻向全世界提供了一次非常浪漫、充满情怀且有别于西方的本土化精神表达。
关于这点,导演郭帆的原话是这样的:把地球推走这件事,本身就是带着中国的一个家国情怀的。我们是一个农耕文明演化过来的,所以我们认为土地是我们最珍贵的,即便是离开,我们也要带着家园离开。
然而科幻电影史上珠峰般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其主题就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思考,其背后正是对全局性宏大叙事的追求,而且在《流浪地球2》中也有多处对该作品的虔诚致敬。
因此宏大叙事本身不该成为《流浪地球2》的原罪,毕竟这是高格局科幻电影的一个基础,重要的还是在于其表达是否高级与精炼。
近年来《地心引力》《星际穿越》《星际探索》《太空生活》等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明显的个人化叙事态度。探索太空或者宇宙航行,不再是一个事关全体人类未来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壮阔史诗,甚至常常无关理想——它更多是关于一个个体记忆、家庭、寻找的一段旅程。
且不说《她》、《龙虾》、《月球》、《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类独立小成本科幻电影,即便是《地心引力》、《星际穿越》、《阿凡达》这样的大制作,也往往都没有了《2001太空漫游》以及同时期科幻电影那种「天问」 式的对整个人类命运思考的主题,影片主要的故事线及最终落脚点,都集中在了「这一个」角色身上。我们看到,《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其实都是关于个人求生的故事,宇宙的宏大和残酷,只是为个人的灾难做映衬的背景。
不是说这样的作品不好,而是说《流浪地球2》所展现的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表达的确更加符合中国,且更能激发出大家对文明、对生命、对未来的思索。
而为了更好地进行这样的精神表达,《流浪地球2》的编剧顾问王红卫大胆地选择了编年体的叙事手法。
于是我们在片中一次次地看到巨大的年份字幕卡和倒计时提醒。
也许有一部分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叙事上的无能,然而导演郭帆曾经询问过大刘,他如是说道:真正的科幻应该像纪录片一样,它呈现的是未来的历史。
如果第一部还存在过于突出单个角色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话,《流浪地球2》则在这方面更加着重突出人类作为整体的选择。
尤其是月球危机,每个国家超过50岁的航天员集体出列这段更是把这方面凸显得淋漓尽致,所谓危难当前,唯有责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片中MOSS这样回答刘培强的询问: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其实人类早已做出了相应的回答: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毕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勇气的赞歌,所有的伟大都来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在电影里是流浪地球计划,在现实的电影产业中,就是《流浪地球》系列作品。
今年春节档是疫情以来彻底放开的第一个春节档,从数据来看与往年对比,回暖还稍欠火候。《流浪地球2》这样的影片,制作成本极高,投入巨大,从成片来说也是满满的诚意与匠心。
因此这样的电影需要支持与鼓励,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话,还是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可以选择IMAX、CINITY等巨幕特效厅,应该会在感官刺激和精神内涵上得到双重的满足与享受。可以说,像《流浪地球2》这样的影片就是为春节档而生的电影。
留言并转发到朋友圈说出你对今天电影的看法,
· THE END ·
这是「不散」第1614期 原创文章,不散观影团满300期啦~
第299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北京PRIME杜比全景声厅(主创:导演 邓超、俞白眉,主演 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梁超等)、上海、成都、南京、天津、广州【全国6城】
第285期 搜狐青幕计划【爱意漫游】特别放映会《baby》 《老友鬼鬼》《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迎新晚会》北京场·4部短片连映(映后主创:导演 许翀豪、过好好、严偲予)
第284期《我世界里的你》北京(主创:导演/演员 刘竞,演员 英壮)、上海杜比全景声厅、南京杜比全景声厅、长沙【全国4城】
第281期《我要和你在一起》(杭州、南京、杭州【全国三城】情侣专场)
第278期《断·桥》北京(映后主创:导演 李玉,监制 方励,摄影指导 曾剑 演员:马思纯、王俊凯、曾美慧孜、曾慕梅)上海、成都【全国3城】
第274期《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南京场(主创:导演 王梓骏 ,监制 刘同,演员 李孝谦 、林俊毅)、北京场(主创:导演 王梓骏)、杭州场(主创:监制 刘同 ,演员李孝谦、漆昱辰)、武汉场(主创:导演 王梓骏,演员 李孝谦、漆昱辰)【全国4城】
第266期《你是我的春天》(让春光盛开在夏日 美错专场·杭州场(主创:监制 黄渤)、让春光盛开在夏日 最爱专场·成都场、让春光盛开在夏日 将爱专场·重庆场)
第260期《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北京首映场(主创:导演 李亘,演员 齐溪、谢承泽、牛超、邱天、宋宁峰、陈永忠)、北京艺术场(留学生专场)、杭州、广州
第242期《以年为单位的恋爱》北京首映ScreenX(主创:导演 黎志,领衔主演 毛晓彤、杨玏)(恋爱不散·情侣专场)
第241期《穿过寒冬拥抱你》北京激光IMAX(影志x陀螺联合发起,与IMAX仪式感跨年)、北京首映(主创:导演 薛晓路,主演 黄渤、贾玲、朱一龙、王骁)(自由拥抱专场)
第221期《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北京杜比全景声厅、成都、南京【全国3城】
第213期《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IMAX全国通兑券
第197期《五个扑水的少年》北京首映IMAX厅(主创:导演 宋灏霖,演员 辛云来、冯祥琨、李孝谦、吴俊霆)、北京(主创:导演 宋灏霖,主演 辛云来、李孝谦、冯祥琨)、成都RealD金属银幕厅(基友&女生专场)、广州、上海STAR MAX杜比全景声厅、杭州LUXE激光巨幕厅【全国5城6场】
第191期《天下无拐》北京SCREEN X厅(主创:导演 张鑫,出品人 韩树鑫,总制片人 于河,演员 吕良伟、沈璐、葛有元)
第158期 IMAX 3D《速度与激情9》全国10城IMAX票码
第157期《人之怒》北京
第156期《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北京
第155期《感动她77次》北京杜比全景声厅(粤语版)
第154期《真·三国无双》北京(粤语版)
第146期《悬崖之上》天津、沈阳杜比全景声厅、北京北京(主创:导演张艺谋,演员 于和伟、张译、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飞凡、纪焕博)、成都、杭州LUXE、哈尔滨杜比全景声厅
第141期《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北京
第135期《我的姐姐》武汉(主创:导演殷若昕,编剧游晓颖,主演张子枫、朱媛媛、金遥源)
第127期《21座桥》上海CINITY
第126期《阿凡达》北京激光IMAX+3D、全国10城IMAX票码
第125期《合法伴侣》北京(白色情人节专场)
第124期《五尺天涯》北京(单身专场)
第123期《小小少年》上海(主创:bilibili高级顾问朱贤亮、纪录片《小小少年》总导演孙超、bilibili纪录片制作中心制片人赵晋凯)
第122期《往事如昨》北京(主创:导演周楹丰、制片人范红董)
第121期《又见奈良》成都(主创:导演鹏飞)+北京(首映礼:导演鹏飞+英泽)+上海+沈阳(主创:导演鹏飞)
第120期《寻龙传说》北京3D
第119期《爱我长城》北京(主创:导演宋献伟、主演杨东、谢亚旭、威廉·林赛一家人)+上海(导演 宋献伟,主演 杨东、董耀会、威廉·林赛一家人)
第118期《郊区的鸟》北京(主创:导演仇晟)
第117期《猫和老鼠》北京+成都LUXE巨幕
第116期《新神榜:哪吒重生》上海+深圳+南京 激光IMAX
第71期《我和我的家乡》北京(主创:宁浩、葛优、张占义、张子贤)
第43期《被光抓走的人》上海
第38期《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全国票码
第7期《新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十五周年版 北京、上海(主创:执行制片人 薛小明,执行导演 孙传涛,品牌运营人 茅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