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的武林可以说是群星璀璨,而孙禄堂就是这众星当中最为亮眼的那一颗。他被人们盛赞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赛活猴”、“万能手”等等。震惊于孙禄堂卓越的武艺,当时以及后来的武林人士便喜闻乐见的用这些充满褒扬与赞誉的绰号,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而在民国时代,孙禄堂的绰号可以说是最多的。
那么孙禄堂这些绰号是空穴来风还是有其根源呢?我们这篇文章就来深入解析一下孙禄堂这些绰号的内涵与来源!
这个绰号来源于清代末年由朝廷在京效举行的一次“天下英雄会”。在这一次的演武大会当中,很多来自南北各派的武林高手都参加了比试,孙禄堂技冠群雄,于是便有了“虎头少保”之誉。
这次武林大会的举办时间大概是1902~1907年之间。此时的孙禄堂正在创办蒲阳拳社。
少保,是官职。明清时代,少保都是从一品,隶属东宫,辅佐太子。太保负责保护太子的安全,而少保是太保的副职。历来能够保护下一任君主继承者的,武艺一定是高出同侪。以“少保”的绰号来盛赞孙禄堂,充分说明了孙禄堂卓越的武艺,以及武术同仁对孙禄堂的仰慕。在“少保”的前面再加了“虎头”二字,又在卓越武艺之上加了勇猛的意思。
“虎头少保”,充分表达了当时人及后来人对孙露堂的赞誉。
这个绰号的来源也是清代末年举行的那一次“天下英雄会”。在这一次英雄大会结束之后,时人给予的绰号是“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将“虎头少保”和“天下第一手”并列。之后便由于孙禄堂在多次对战过程当中,少有败绩,便被很多当时的武林高手共称为“天下第一手”。
例如,在1930年出版的《北派国术家掌故》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
“天下第一手”的称号,不仅仅是由于孙禄堂武功卓越,还由于他著书立说,广传弟子,将很多的武术绝学流传了下来。这在传统的武术师傅当中是很少见的。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手”,也是当时人对孙禄堂在武术传承方面卓越贡献的一种赞誉。
孙禄堂的的身材非常的瘦小,据有关记载,孙禄堂的身高不满五尺,也就是1米66左右,骨瘦如柴。有人通过计算,少年、中年、老年的孙禄堂,平均体重也就60公斤左右。
1923年,杨明漪先生撰写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中描述孙禄堂:
同时,赛活猴也是从他灵巧敏捷的身手上来赞誉孙禄堂。猴子在动物界当中以灵巧著称,在中国历来的诗歌当中,多以灵巧敏捷来形容猴子。例如,在曹植的《白马篇》中就有过这样的描述,
孙禄堂身手敏捷,灵巧赛过了猴子,因此被世人称为赛活猴。他的弟子支燮堂也记载了一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孙禄堂灵巧敏捷的身手:
这个绰号是当时的武艺人盛赞孙禄堂精通各种武术和器械。我们现在很多朋友知道孙禄堂是因为他是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都知道他精通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大内家拳。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孙禄堂在少年时代还学习过其他的外家拳法。河北省完县,当时练武术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少年时代的孙禄堂,就跟随当地的吴姓拳师等学习过各种外家拳法。12岁以后才跟随保定的名拳师李魁元学习形意拳。成年后的孙禄堂,可以说是武痴,不管多远,只要听到有名的拳术家就过去学习。
1885年之后,孙禄堂开始云游,辗转11个省份,拜访过少林,武当,峨眉,以及民间各种武艺,不论内家外家,只要是行家,便兼而习之。。因此孙禄堂的功夫可以说是精通内外家各种拳法。
民国时代的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姜容樵在他的著作《当代武侠奇人传》当中这样记载孙禄堂,
而“万能手”这个称呼,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先生回忆的一件事,就可见一般。
这个绰号来源于孙禄堂对武术执着的追求。过去练习武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找到一位能够全副身心将自己的功夫毫不保留传给自己弟子师傅也是非常难的。
孙禄堂的家庭并不富裕,非常贫困,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他12岁的时候,由于家庭太过贫困,吃喝困难,他的母亲在病饿交加之下,差点过世。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孙禄堂根本没有办法给他的师傅们束修,或者其他的教拳报酬。因此在寻找师父上便特别的执着,在找到了好的师傅之后,在学习上又特别的刻苦,特别珍惜遇到的每一个师傅。正因为如此执着,学到了很多的武艺,因此便被时人称之为“武痴”。
他对武术痴迷到什么程度呢?只要是武术,不论是内家外家,还是长拳短打,不论是近在咫尺的师傅,还是远隔千里之外的教头,只要他知道了,便不遗余力的去寻找去学习。
姜容樵在他的著作《当代武侠奇人传》当中这样记载孙禄堂的执着:
民国著名的武术家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在《晚清武林高手》中描写的更加细致,
后来又辗转11个省份,学到了武当、少林、峨眉等各家拳法。
这个绰号来源于当时人对孙禄堂武术功底和对武术传承上卓越贡献来说的。
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被称之为武圣。国外的武术家,也只有日本的宫本武藏被称之为剑圣。称圣,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武艺的登峰造极,更在于他在这一门技术之上,对后世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日本的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的剑术家,他不仅剑术高强,而且还给后世留下了著名的著作《五轮书》、《五方之太刀道序》等。对日本武学乃至世界习武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孙禄堂不仅武艺高强,被当时的人称之为“天下第一手”,他的武学思想完全汇聚在他的武学著作《太极拳学》、《八卦拳学》、《形意拳学》等之中。
民国时代著书立说的武人并不少,但很多的书籍仅限于武术招式的讲解,在理论的深度上,没有太多的创建。但孙禄堂的这三本著作在武学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非常深刻。这是孙禄堂高出当时人的地方。
而且孙禄堂根据自己的所学和悟出的理论,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孙式太极拳,直到现在,传习者众多,与陈式太极拳等并列为五大派太极拳之一。可以说他对武术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由于它的卓越贡献,被很多的习武人赞誉为“武圣”或者“武神”。
纵观民国时代的武林人士,孙禄堂的绰号是最多的。虽然这些绰号有夸大之嫌,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武人对孙禄堂武艺以及贡献的认可。我们不会平白无故给一个人冠之以“武圣”,冠之以“天下第一手”。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是,绰号是对一个人的赞誉,而并不是真正的认为他就是如此。他的绰号是“活猴”,难道他真的就是猴子吗?他的绰号是“虎头少保”,难道他真的就担任过少保的官职吗?显然不是的。
有很多朋友戴着有色眼镜去认识这种绰号,这样来看待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要通过这种绰号来看清事情的本质,就要首先摒弃自己的成见,否则就会一叶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