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又看了一遍《甜蜜蜜》。
这是小情歌,也是时代曲,任何时候看,都不觉得过时。那年陈可辛不过30岁出头,却好像经历了世事沧桑,老练得不可思议。
当然也有年轻人的战战兢兢,电影处处有雕琢痕迹,过求工整,反而刻意,是不太自信的心态。比如首尾黑白画面的呼应,穿插在关键剧情中的邓丽君元素,李翘和黎小军一再错身又重逢,都是设计,戏剧化得厉害,那时候港片喜欢以“都市传奇”自比,确实是传奇。
观众喜欢传奇,这种看似写实,又充满童话感的浪漫最讨人喜欢。陈可辛的聪明,在于对时代和环境的描写,他力求真实和自然,让人没有疏离感与隔阂,能不自觉代入;故事和表演上,又浪漫到极致,写尽男女情爱的颠沛流离,情感的大起大落,有邂逅与离散,生离死别,激情迸发和暗自神伤,虚与实之间灵巧切换,大时代与小人物,边界是模糊的,又融洽的。
两个人,在香港或纽约的街头,如同投入大海的两粒砂,本不该碰得到。李翘和黎小君一再遇见,是童话的写法,戏剧感便在其中发生。陈可辛说自己是商业片导演,理由就是这个happy ending,观众需要快乐的故事,因为现实已有太多压力和不如意。爱情的遗憾,事业的挫折,哪怕能有片刻,能寄生于电影的男女主角,得到些许超脱,也是好的。
人人都是李翘和黎小军,年轻时志向远大意气风发,义无反顾离乡背井,李翘说得多么扎心,我来香港不是因为你,你来香港也不是因为我。爱情不是生命的终点和目标,但最后爱情承载了一切,成为这十年的全部主题。
陈可辛也坦言自己的运气,遇到了最好的张曼玉,最好的时间最对的人,李翘这个形象本来是照着王菲而写,可是阴差阳错成了张曼玉,她用松弛又精湛的演技,轻松跨越了身份的错位。
黎明是一开始就定好的人选,在香港人眼里,他就是大陆的符号,但黎明的演技也只能将将迁就黎小军木讷老实的性格,再多恐怕就撑不住了。
相比之下,豹哥是多有趣的男人啊,也只能是曾志伟来演了,再帅一点,只怕黎小军更会一败涂地。豹哥是曾志伟洗脱喜剧角色的一次蜕变,事实证明,他的正剧表演,比喜剧还好,也奠定了日后《无间道》韩琛的雏形。
也唏嘘,那时不是人人发声的网络时代,电影还不用背负那么多道德的凝视,去用三观四观的标尺被打量,没有关于渣男的讨论,也不必于纠结两性间谁占据主导。大家只是看戏,星光灿烂。
每次温习这部电影,总觉得一生倏忽而逝,世界的广度和人生的长度都被压缩,有缘人兜兜转转总会再见,你以为的人生,是伟大的事业,惊人的财富,是传世不朽的名字与众人齐唱的歌声,是无数在生命中遭遇又离开的面孔,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结果发现,最后所期盼和等待的,依然是那个名字和那张脸,他在某个街角,在你毫无防备抬头时,突然出现在面前,朝你微笑,一如十年之前,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