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因何兵败玄武门?1300年后一座墓碑道出真相

频道:历史小说 日期: 来源

李建成是李渊和太穆皇后窦氏的第一个儿子,换言之他是李渊的嫡长子。古时候的皇位继承通常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因此李建成在出生时就注定了他是一众兄弟之中是最有优势,离皇位最近的那个人。

但是,成为太子的前提是他的父亲是皇帝。其父李渊本不是皇帝,他的天下是打下来的,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嫡长子李建成对其助力良多。起兵之初,为大业十三年,那一年李建成二十八岁。

当时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身在太原,可起兵一事事关重大,需得有人同他“里应外合”,因此,同家眷一起住在河东的李建成被李渊赋予重任。李建成开始在河东结交有识之士为起兵一事做准备。

同年2月份,刘武周坐不住了,他想要先人一步造反,于是直接据城自称天子。他造反的事情一出,给李渊的起兵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因此李渊一面以讨伐贼寇为名义大肆征兵,一面暗地里将自己的嫡长子李建成叫到太原来准备起兵。

由此可见,李建成在他的父亲李渊心目中,一直占据着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连起兵也要等他来以后才开始。李建成对于行军打仗方面也颇有自己的想法,他担心招募来的这些士兵没办法直接作战,便立下军法,整肃三军,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在行军作战的路上,李建成更是身先士卒。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约束手底下的士兵,不可伤害百姓,比如吃东西一定要付钱,坚决不能出现强抢之事。因为他所带的军队伍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的爱戴,因此在奉李渊之命攻打西河时,他只用了9天的时间就得胜归来。

等到李渊成为皇帝以后,顺势就将李建成封为了太子,李建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一直为人宽厚,又颇有才干,奉李渊之命,辅助他处理政务,渐渐的他越来越得圣心。但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其他兄弟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李渊起兵的过程中,除了李建成颇得功勋以外,还有一人同样表现突出,甚至超过了李建成,他就是李世民。据史料记载,李渊曾经许诺过李世民,若起兵一事成功,他得了天下,那李世民就会是太子。李世民在起兵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李世民在晋阳起兵中可以领首功。他一直带兵作战,屡屡取胜,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奠定了胜局。但即使如此,李世民仍然没有被他的父亲李渊立为太子,对此他怎能心中毫无波澜呢?对太子李建成又怎会不生芥蒂呢?

李建成深知,即使自己已经被封为了太子,但对于皇位的争夺才刚刚开始。皇位之争暗潮汹涌,他清楚,其他兄弟都不足为惧,他最大的威胁是李世民。李世民功勋在身,又颇受百姓的爱戴,若他想成事是很容易的。

心存芥蒂以后,李建成伙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一起算计李世民,想要防患于未然。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李建成既然动了手,他定会予以回击。朝上的大臣们也体会到了,两位皇子之间涌动的暗潮,有些大臣为了立“从龙之功”,选择站队。

关于李建成的死,后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他确实是犯了谋逆罪,而被李世民射杀,也有人认为李世民不过是随意找了个借口。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以后,多次向史官提出,自己要看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

他的理由是,自己要看史官对于玄武门事变的记载。一开始史官推脱不给,但后来由于皇帝执意于此,房玄龄和许敬宗将之进行了删减,给后世了解玄武门事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他的这一举动颇为反常,不得不令人怀疑其为博得身后美名而“篡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