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寒冬美食暖人心

频道:喜剧电影 日期: 来源

涮羊肉须用铜火锅。紫铜的更常见,更普罗大众一些,黄铜的似更金贵。还有一种花花绿绿像景泰蓝的,让人联想到清宫剧。就体型而言,有一桌人众星捧月的共享大锅,有一人一个的精致小锅。火锅嘛,吃的是个热闹,所以还是大的更好。我母亲以前所在的工厂是生产金属制品的,初中时我曾对着她带回家的铜火锅仔细观察,写下一篇说明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这为我后来对涮羊肉大开杀戒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涮羊肉,就应该用“正儿八经”的铜火锅。极致者,当如电影《让子弹飞》,“吃着火锅还唱着歌”,那口大火锅极具视觉冲击力。不像四川火锅,现在多用脸盆一样的不锈钢盆,或一锅“满江红”,或鸳鸯锅“泾渭分明”,或井格状“网格化管理”——这九宫格,爱拍照发朋友圈的人应该喜欢。不过传统铜火锅也有不便之处,“河道”狭窄,作业面不够宽,影响水平发挥,水浅时生肉片还容易挂壁粘锅。

在冬天听雪落下的声音是浪漫而温馨的。古人是不会干听的,那么古人是在什么状态下听雪落的呢?弹琴、焚香,还是饮酒?宋代诗人陆游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他在《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中有“会拣最幽处,煨芋听雪声”的诗句。原来听雪落下的声音的时候不能少的就是烤地瓜。烤地瓜在古代就“出圈”了,还跨越了僧俗两界。例如清代诗人宙亭禅师在《宙亭诗集卷之一雪夜》中就有“残书僵卧梦初回,饥肠辘辘寻煨芋”的诗句。他在《宙亭诗集卷之十九冬初奉和可园次杜十首》中还有“玉糁亦分羹”的诗句。玉糁羹也是地瓜做的,这一名称来自另一位美食家的作品——宋代诗人苏轼的诗,诗的题目特别长——《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雪天除了吃烤地瓜,还有吃烤肉的,而且吃什么居然还关乎对未来的预测。《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就提到了烤鹿肉。史湘云让宝琴尝尝,宝琴笑说:“怪腌臜的。”宝钗就劝:“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吃了觉得果然好吃。张新之点评:“食禄有方,黛无所归,故不食;琴得婚姻之正,自当食也。”没想到“鹿”就是“禄”,猝不及防的谐音梗还关乎林黛玉、薛宝琴未来的婚姻状况。大家闺秀亲自烤鹿肉吃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在被林黛玉取笑后,史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其中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出自《菜根谭》,前半句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显示了湘云的直爽豪气,倒是洪秋蕃在点评时还在替林黛玉辩白:“黛玉不食腥膻,何尝不是锦心绣口!”《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还提到吃牛乳蒸羊羔、野鸡瓜齑等,戚评:“一片含梅咀雪文字,偏从雉肉、鹿肉、鹌鹑肉上以渲染之,点成异样笔墨,较之雪吟、雪赋诸作,更觉幽秀。”能从吃肉中看出“幽秀”的评论家确实不一般。

关于小型栗,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传闻唐代以前,钱塘这边只有大栗子,没有小栗子。小型栗是有个叫钱镠的临安人无意间“种”出来的。相传,钱镠路过富阳金竹岭时,看到一批人正在打栗子。腹中饥饿的钱镠上前要栗子吃。可栗子树的主人见来人面容陌生,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钱镠便笑着说:“不给栗子不要紧,请给我根栗树枝。”树上打栗子的人听了,当即折了一枝三尺多长的给钱镠,钱镠随手一插,轻轻说了一句“钱塘转来吃栗子”,就挑起担子走了。第二天,钱镠办事回来,只见昨天插的栗树枝上结满了胀鼓鼓的小栗子,立即摘了剥开吃。村民见状觉得十分惊奇,纷纷采来做种子。小栗子这才在钱塘这一带流传开来。之后钱镠成为大名鼎鼎的吴越钱王,这小栗子便被人叫作钱王栗。

单就这第一步掰馍,就让10多岁的我很是苦恼,深感吃羊肉泡馍是个耐心活。羊肉泡馍的饼,也叫“饦饦馍”,一个2两,据说是多半死面与少量发面揉在一起烙制成八成熟。掰馍手法因人而异,有掰、撕、掐、揉、搓等10余种,馍要掰成黄豆大小。父亲掰馍速度很快,据我观察,他喜欢用搓的方式,馍渣多,汤稠;我力气小,最开始都是用指甲掐,后来考虑到卫生因素,还是用手指头掰。别看这一个2两的馍,我每次都要掰三四十分钟,常常掰得手指疼。于是,又累又饿的我边掰边闹情绪,质疑手掰馍这种方式既耽误时间又费手指。每次父亲都耐心劝说、聊东聊西,掰完自己的就赶紧帮我。但看着一个个饼被我们掰成密密麻麻黄豆大小的馍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时,服务员会给每个碗夹上号码牌,并询问“汤宽点,还是稠点?”紧接着,辣子酱、香菜、糖蒜就端上桌,之后就是我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美味了。

关键词:让子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