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成立于2012年,结合国际化办学实际和学校长远发展愿景,发展了中美融合的课程体系。八一学校国际部一直坚守“为每一个孩子负责”的办学精神,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刚刚结束的科技节中,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的同学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对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北京市八一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在10月举行,开展学校科技节的传统竞赛项目。主要分为高一年级的纸箱车比赛与高二年级的遥控纸箱车比赛:
高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用普通的瓦楞纸自主设计、计算测量,并精心制作成一个可以载人的纸箱车,比赛现场载着同学拉着纸箱车通过障碍物,最终到达指定地点;
高二年级的学生需要运用编程制作出一辆可被操控的智能纸箱车,比赛时远程操控让纸箱车按一定的动线完成任务。
最先进行的是小车设计、制作和准备阶段。
每当放学后的铃音从渺远的地界而来,攀爬过一片阴翳,咔嚓一响,像泡涨的面包圈,像被灼烧的烛泪,终究吊着一声苟延残喘的脉搏,向同学们宣告霎时的解放。却有许多人的目光只转过几个弯,与彼此碰了面,亮如白昼。这些都是负责制作小车的同学,是放学后傍晚的第一束光照下来了。
负责设计的同学眉毛拧出“字迹”,试图理清沉浸迷蒙中困顿的思绪,一寸一寸再抚平,下一刻便将笔尖落在纸面上穿梭。
负责制作的同学拿着一沓沓新纸板新材料,两手齐并握上再裁剪,结实理性地粘合在一起。一群人团结辛苦地一天又一天,笑意往复,偶尔也夹杂几声高呼,直到最终泛黄朴实被染上崭新骄傲的颜色,微笑和汗水都承载在制作完成的小车。
穿过白墙黑瓦,树影斑驳,光影流动,有种错觉。摇曳生姿的正是夜间路灯洒下枝桠的金辉与时光。那些平凡且不起眼的同学们,埋首在纸箱车的工作中,间或抬头看天色渐暗,月光清辉洒满院落枝头。
当然,一昧的埋头苦干自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大家积极听取同学和高年级学长提供的经验,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此刻所有人都紧紧团结在了一起。所有人看到的,是团结和谐、友爱互助的团队合作氛围,更是对永不放弃、拼搏进取的科研精神的传承。就像大八一升旗仪式上的发言,“科普助成长,科技创未来!”
深秋天气渐凉,天幕如一幅洁净的丝绒,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跑道环绕之中的草坪上,随着口令声响起,大家迎来了验收成果的时刻,外化在热闹非凡的操场上的是上场前同学们关切的鼓励、各班主创团队冷静细心的检查纸箱车状态,追求最佳状态引领到最终一击。
准备过程做好之后,每班三位参赛团队队员在草坪之上做好了准备,掺杂在赛程中的有车手们奋力一搏的连贯动作、看台上观众们的呐喊助威,哪怕途中出现了个别的闪失,但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用坚定的意志持续到底,只要收束还没有到来,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临近冬季的颂歌快要奏响,而此时赛后鲜活的空气里也淌着少年们的意气与蓬勃朝气。相信有了这次充实经历的沉淀,各位同学们一定都从各个方面收获颇多。从外在而言,是同学们团结一心,愈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内在而言,是同学们经过探索、失败、修正之后,交出能力范围内最趋于完美的试卷,从中获得的成长。
举办科技节的目的,不仅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更在于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热情,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许,纵观历史长河,前有四大发明,后有两弹一星……惊鸿一瞥,在祖国最危难之际,多少科研人员竟是将青春与期盼、血水与生命,都融入了这一篇篇文章中氤氲沉香的墨痕!
此次活动的主要影响在于教导学生们把学习内容与动手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能给青少年带来胆识与气魄,能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造的动机与兴趣。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创造潜能和创造目的,从而能够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不止在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更吸收科学精神的严谨丰富内涵,助力学生的内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