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张作霖能够把东北经营得风雨不透,而少帅却无力守住家业?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近代就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给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占领东北三省,而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掌管东三省期间,张作霖一死,东北瞬间群龙无首,虽然少帅出来执掌大局,但他仍然显得有些稚嫩,最终数十万东北军在一枪不发的情况下丢失了东三省,少帅也因此被推到风口浪尖,很多人不禁感叹,张作霖能够把东北经营的风雨不透,而少帅却显得如此懦弱,丢失了这硕大的家业。
张作霖生出贫苦,并没有上过几天学,后来加入绿林大虎匪部,所以很多人都说他是绿林出身,在多年的打拼中,张作霖显得格外老练,处事圆滑,并且处事果敢。在早年间,张作霖为很多人效力过,日俄战争中既为俄国效力,也为日军效力过,多年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张作霖的手腕和胆气都是少帅所不能及的。
在影视剧《少帅》中,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张作霖曾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江湖不是打打杀杀,那江湖是人情世故,能应对就不容易,要懂全了那绝对不可能”。张作霖在东北办工厂、整军备、兴办教育事业等,可以说把东北经营得风雨不透,反观当时关内地区,战火连连,这便是其中的差距。
很多人曾说张作霖投靠日本,但仔细想想,张作霖如果投靠了日本人,那东三省早就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张作霖也不会因此丧命,试问日本人为何要谋害一个已经投靠自己的人呢,很明显,张作霖一直在与日本人周旋,没能让他们占得更多利益。
张作霖能够在东三省站稳脚跟,在俄国与日本的嘴里抢肉吃,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张的实力,其政治、军事才能都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他被誉为“乱世枭雄”不是没有根据的,苏日双方都将张作霖视为眼中钉,却也不得不佩服他是一个“压不倒的小个子”。张在东北不仅有外部的压力,内部也有很多问题,但张能够完全解决,可以说当时只要张作霖不死,东北便不会乱。
从大局来看,张作霖是一步一步坐上了“东北王”的位置,他从小势力做到大军阀,在事情的处理方面肯定经验十足,比如在杨宇霆的问题处理上,老帅就要比少帅老练太多,杨宇霆确实是个能人,张作霖在世时能够压住他,但少帅却没有这个能力,最终不得已将其处死。
少帅长期养尊处优,虽然接受过现代的教育,但从能力上来看,他与老帅差的太远。在威望方面,少帅也差太多,上述中提到的杨宇霆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张作霖在东北地区的支持者颇多,日本虽然对东三省虎视眈眈,但也不敢轻易动手,因为张作霖在东北的根基实在是太深。少帅独揽大权后,竟然把杨宇霆等一大批东北军骨干杀了,这简直是自毁长城,并且后来卷入中原大战,东北防守空虚,才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从当时东北军的实力来看,即使日本能够打赢,但也会有很大损失。
张作霖不可能不知道杨宇霆等人的为人,他只不过用了好的手段将此人收为己用,杨宇霆确实是人才,张作霖也知道杨并非等闲之辈,只是没想到后来一场皇姑屯事变让东北内部有些措手不及。在任用人才方面,老帅确实是有自己的一套,这也是他能够虎踞东北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张作霖还懂得以外制外,东北在当时的地理位置特殊,苏联和日本都不是等闲之辈,而老帅则以苏联制衡日本,并且与日“亲善”,借力打力,反观少帅上台后直接就与苏方打了一仗,这实在是有些鲁莽。正如老帅所说:“老子有三十万东北军,不怕日本人”。这不仅有军队的支撑,还有大局的谋略。
连孙先生也曾说,张作霖的处境很难,但他把东北治理的很好。张作霖确实是个能人,但他的思想却太过于守旧,话又说回来,要是张作霖接受了比较先进的思想,这就不会是张作霖了。少帅的无力守住张作霖遗留的家业不仅是他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当时局势的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