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奋进,奋斗成就永恒。向上的力量蕴藏在每一位滨江奋斗者身上。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特别报道《这十年·追光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故事,感受高新区(滨江)的非凡十年。
在生活中,我们会偶遇这样的场景:逛超市的时候,有几个“穿制服”的人在反复翻看;逛商场的时候,看到有人反反复复地来回坐电梯;进药店的时候,有人“交头接耳”,对着店家“问东问西”……这不是遇见了怪事,也不是在拍电视剧,而是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工作。
“借力数字化”让提问很快就有了答案↓↓↓
除了消费维权,食药安全、产品质量、电梯出行等都影响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直观感受。“我们要做的,是守牢民生安全底线。”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钱毓军表示。
说起市场监管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315”(消费者权益日)。而在滨江,已经建成放心消费单位1375家,无理由退换货单位524家,放心工厂104家。
“智能阳光厨房”让广大消费者成为了“食安监督员”。通过外卖平台观看外卖制作“实时直播”,消费者吃得放心的同时,外卖商家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全区共有2009家外卖餐饮店建成阳光厨房并接入浙江外卖在线系统,学校食堂实现了“阳光厨房”全覆盖,建成校园“智能阳光厨房”104家,共同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药械生产智慧监管“黑匣子”试点成为力推方向。以康恩贝为例,它的植物药产业园制剂车间如同飞机上的“黑匣子”,车间的工业数据库能不间断采集、存储各项生产过程数据,建立企业数据大脑。一旦发生药品问题,可从“黑匣子”中得到全面的生产过程关键参数,通过参数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提升全区药械质量安全水平。
“我们就像一个天平,一端是百姓、消费者,另一端是商家、企业。”钱毓军说,民生以外,他们还在知识产权和营商环境领域“精耕细作”。
营商环境一直是高新区(滨江)的金字招牌,在经过多轮商事制度改革升级后,如今,全省首个商事登记“无人智能审批”系统,可实现企业注册24小时线上无人智能审批。“实施股权转让一件事、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等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提升登记效率,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企业成立后,融资有困难怎么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缓解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2022年1-9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共开展专利质押登记260件,金额达37.324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金额总额达42.9515亿元,长期位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
近日,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名单公布,区市场监管局荣获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成为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