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件事,既然教给了家长之外的第三人——学校,那家长们就免不了要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但就实际而言,一个老师,也的确支持不了那么多学生家长的沟通任务。
也就是说,家委会建立的初衷,是代表家长的。可如今,很多地方的家委会却完全偏离了本心,让家长们十分不满。当家委会不再向着家长的时候,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从教师节给老师的礼物,到高昂的学杂费,但凡家委会发消息,家长们就心颤抖。但苦于自家学生还在学校,怕家委会的风吹到老师和学校,给孩子添堵,很多家长只能忍了。
然而这种忍让换来的是家委会越来越败坏,越来越过分,在一学期学杂费四千的消息发来后,一位西湖区的家长终于忍不住写了小作文投诉到当地教育部门,列举了家委会的十宗罪。
这十宗罪,让家长们很有共鸣。作为一个家长,其实也感觉家委会好像就是为了收钱而设立的,很多情况下是一个综合性的名头对应大额的收费,明细根本无从查考。
而当家长们提出质疑或者意见时,就会用“这是学校和家委会共同研究出”这个理由一以贯之的搪塞,以至于家长的问题也好,反对意见也罢,完全无法被采纳,上报。
其实之前在早几年有关家委会的文章中,很多家长都表示家委会应该被取缔,但笔者家的学生当时还没有上学,所以不是很理解有巨大桥梁作用的家委会,让他们取消到底是为啥。
但见过太多现实与新闻后才发现,很多家委会根本没有做好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桥梁的职责,而是完全变成了学校的“传声筒”,站在学校的立场,根本做不到帮家长伸张意愿。
何必非得转一个弯弄到家委会呢?在剔除了这些其他部门完全能承担的工作后,家委会在实际中的本职也就是帮部分学校打掩护了,这样的家委会行业,难道不应该被取缔吗?
而家长群体的霸凌,也会对校园霸凌的形成煽风点火,给老师的管理增加更多负担。由此可见,很多家委会不仅无法发挥本来积极效用,还会助长不正之风,是弊大于利的。
虽然也确实有很多融洽的家委会,但从面上来看,多数家委会都不让人满意,也怪不得家长们这么支持西湖这位家长“解散家委会”的建议了,而如今,当地教育部门也做出了回复。
西湖区的这位家长其实也是在当地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做了第一个发声者,冲击学校中存在的不良屏障,也是为其他家长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