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制片人、导演陈可辛创立的泛亚洲制片公司Changin’ Pictures宣布成立并公布了五部新剧,数量占其正在开发剧集的四分之一。首批剧集制片方来自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和日本,公司后续还将把卡司人选扩展至印尼、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酱园弄杀夫案》这个项目对陈可辛而言可以说是失而复得。《酱园弄杀夫案》原本是电影项目,2016年5月举行的“万有引力”2016年汉鼎宇佑传媒集团项目发布会上,当时作为公司股东的陈可辛公布了这一项目,并确认将亲自执导。陈可辛曾表示《酱园弄杀夫案》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也有非常好的格局,是“任何一个导演都不可能拒绝的剧本。”但2018年公布的电影局备案却显示,该片的备案单位从此前的引力视线变为海宁壹线影视,此外原定剧情中的“分尸”等细节被略去,另据新浪娱乐当时报道,陈可辛已经确认放弃执导该片。
陈可辛10月10日在接受釜山电影节的韩国媒体采访时回忆,当年由于故事体量,影片时长会在4小时左右,但考虑到这种时长很难在大银幕上映,所以暂停了该项目。他同时透露,剧集版本的《酱园弄杀夫案》预计明年开拍。Changin’ Pictures表示,该剧将在明年开拍“通过描绘詹周氏在多场庭审中捉摸不定的表现,揭露了从抗战到新中国诞生的变迁”。
公司预计将签约一大批亚洲顶级知名电影制片人和有才华的新人,“着眼于全球同化的跨文化视角,为泛亚洲用户提供创新剧集”,目标是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制作中心,为流媒体平台提供优质的影视内容。公司的首席运营官Esther Yeung曾在香港电影公司安乐影片工作十年,并有国际电影公司Fortissimo Films发行工作经验。
这或许与他的成长背景有关。陈可辛父母是泰国华人,他自己1962年出生在香港,十二岁时陈可辛因父亲事业不顺而举家移民泰国,在泰国读了6年国际学校后他又去往美国,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后再回香港。“得益于多国语言的能力,令我能更容易地接受不同地方的文化。”陈可辛在本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接受采访时说道。
1997年香港回归前,陈可辛就拍出了《金枝玉叶》系列和《甜蜜蜜》等作品。《甜蜜蜜》在亚洲范围内名声大噪,成为陈可辛泛亚洲制片最初的契机。《甜蜜蜜》当时在香港的票房只有1556万港元,陈可辛认为它在商业上不算成功。但是,当他走访亚洲各地时,他才发现《甜蜜蜜》给亚洲带去了巨大的影响。
《甜蜜蜜》上映两年后,陈可辛前往美国,为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场执导他的首部好莱坞电影《情书》。在那里,陈可辛感受到美国的大厂制“坚不可摧”,“好莱坞的发行制度就像巨怪一样已经刻进了DNA很难产生变化”。陈可辛开始有了把亚洲分散的电影市场联结起来的想法。
“我觉得泛亚洲模式是个能面向所有亚洲观众的可行办法,”陈可辛在釜山电影节回忆称。在这之后,陈可辛分别和泰国、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的制作单位合作了《晚娘》、《春逝》以及《见鬼》。2002年,陈可辛与韩国导演金知云、泰国新浪潮代表导演朗斯·尼美必达合作恐怖片系列《三更》,第二部的导演甚至分别请来了日本的三池崇史、中国的陈果和韩国的朴赞郁,他尽最大可能把亚洲的电影人网罗在一起。
这些影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和韩国电影青龙奖的肯定,但并未都在商业上取得高票房。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后,大量香港电影人“北上”内地,王晶、徐克、刘伟强、李仁港均到内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陈可辛也开始了他的北上之旅。
随后陈可辛执导的《投名状》《十月围城》《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和《夺冠》的故事语境都发生在内地。而且与林超贤《红海行动》、徐克《智取威虎山》不同,陈可辛的故事不够宏大、视觉刺激也稍显不足,但在挖掘人物情感的细腻度和故事贴近生活的程度上更胜一筹。此外,陈可辛担任制片人的《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喜欢你》等影片均在内地的青春片、剧情片和喜剧片的叙事窠臼中做出了突破,赢得了颇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