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芒种|万物争时,悄露锋芒

频道:幻想言情小说 日期: 来源

6月6日,我们迎来了芒种节气。芒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芒种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年当中农事最忙的时节。

“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又称其为“忙种”“忙着种”。芒种的到来标示着又一轮的农忙,南方地区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人们则忙着收麦。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很适宜进行播种和移栽等农事活动。它也是种植农作物的分界点,需要抢时播种,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气温的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影响秋季收割时的产量,故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民俗谚语。

自明代起,皖南便有着芒种安苗的习俗。人们在种完水稻后,会举行安苗祭祀的活动,家家户户选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的不同形状,并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供品,祈求秋天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在浙江一些地区,则是在芒种这天举行开犁节,同样祈愿五谷丰登、颗粒归仓。

俗话说,“芒种蝶仔讨无食”,即花开时期已过,蝴蝶没有花粉可采了。古时,人们认为芒种之后群芳摇落,春天的花神即将退位,民间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既表达了对花神感激的情思,又期盼着来年的再次相会。

在南方,此时的青梅早已熟透,到了采摘的季节,尤其在江南地区,家家户户开始酿造青梅酒。相传,煮青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最有名的典故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酸涩的青梅鲜果,在与苦辣的烈酒相遇后,浸泡出令人沉醉的醇香。

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模仿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关键词: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