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妖怪!

频道:中国台湾电影 日期: 来源

说一钓鱼老翁和几个朋友在野外游玩,钓起一尾鱼,烧烤停当,香气扑鼻,正大口嚼之,忽听得此鱼发出一声带有闽南口音的询问:“鱼肉好吃否?”

老翁一脸错愕,瞧见那吃剩下的鱼身子上现出一张人脸,观之毛骨悚然。还未来得及反应,他就被这鱼妖上了身,一下杀了老婆孩子全家,凶残可怖。

警察发现有蹊跷,便找人施法驱邪,眼见着要大功告成,谁知鱼嘴吐出一尾小鱼儿来,让一个熊孩子捡起来养在家里的鱼缸里。

鱼妖便松了一口气,还附在孩子母亲身上,导致其酿成更大的灾难。

清代有一个叫吴子光的人写了一本《台湾纪事》,就说了这么一件事。

据说有渔翁“结网海滨,获得一怪物,面目口鼻具体人形”,没过几天,渔翁的渔船就在海上翻了,差点要了他的命,从此,“昔人言察见渊鱼不祥”。

都以为是吴子光杜撰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自由时报》上刊登了一件奇闻轶事,说是在高雄冈山,有人钓起一尾吴郭鱼,正要吃,不知打哪儿传来一声“鱼肉好吃否”,事后,这钓鱼人便离奇地死了。

此事在中南部广为流传,很快便与“红衣小女孩”一起成为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妖怪传说。

但很明显,17世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的妖怪,远不止这两个。

怎么说呢,二战之前,台湾地区历经多个国家的殖民统治,人口构成,经济结构,文学艺术都会或多或少的和其他国家有所牵扯。

荷兰、西班牙、郑氏王朝、清朝和日本,长期导致文化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所谓的妖怪,与其说是台湾本土的,倒不如说它早已融合了各个民族。

比如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个叫大卫·莱特的人,在“汉人的宗教”一文中记录了一个地牛的传说,讲台湾岛之所以有震动,是因为地牛摇晃了身体。

该公司还有一位名叫艾利·利邦的上尉,1623年刚到台湾时,他在当地原住民的带领下来到台南丘陵,亲眼目睹了一只预测风暴和地震的独角兽。

©️来到台南的荷兰人,绘于1623年,现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

康熙四十四年,孙元衡调任台湾海防,撰写了《赤崁集》四卷,说山中有“瘴母”,会施放毒气,在林野间有一条巨大的钩蛇,令他心生畏惧。

除此之外,还有《彰化县志》记载彰化出现妖鸟,“乃人类冤死而不散之魂气,自墓坑中飞返世间,带来不祥,作祟于人。”《云林县采访册》则载有水鬼,会在阴湿河底抓交替之身。

©️何敬尧所著《妖怪台湾:三百年岛屿奇幻志》中的水鬼

1895年后,日本人来到台湾,也开始将有关妖怪的传说誊抄于册,最出名的是花莲巨人阿里嘎盖。

据《蕃族惯习调查报告书》载,阿里嘎盖“皮肤白皙,眼球如猫眼,头发长,须髯蓬茂掩住胸部,胸毛长至肚脐,手脚之毛浓密且长达寸余,身高则高达丈余”,“他们奔驰如风,擅长变身之术,拔手毛吹气可变出所要的人物,冒犯妇女或吃婴儿”。

日本作家片冈岩在台湾日日新报社出版的《台湾风俗志》,则记载了一个叫“林投姐”的妖怪:

在台南,有一个女人勤俭节约攒了几百金,与一泉州商人通居。这个商人既狡猾又无情,将金钱卷走一去不回,女子又气又愤,终于自尽,阴魂死不瞑目,每日傍晚出没林投树下,以冥钱向卖粽的担贩买粽。

毕竟没有细节,姓名身份皆无,只知吊在了林投树上。倒不如《三六九小报》,说林投姐是一富翁的女婢子,跟泉州某商贾私通,遭了骗,死后冤魂不散,撑着一把伞走在阳间道上,顺利报仇。

台湾人在1979年和1988年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尤其是后者,扩充了原来的故事结构,男女主终于有了名字。

©️左图是1979年版本的《林投姐》,右图是1988年版本

据说英国的汽船经过台湾近海,“大约20点过后不久,有一只不可思议的动物飘洋过海,大约十五英尺高,大约200英尺长,背上有一排棘刺。”日媒称之为“海棘兽”。

到底是日本人,出身妖怪大国,把怪物当作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看到了,就赶紧记录下来。

即使到了我国台湾,也笔耕不辍,甚至深入原住民部落收集更多的妖怪故事。海棘兽和林投姐只是一部分,后面还有虎姑婆、蛇郎君、椅仔姑。

每年说起中秋节,台湾人都会搬一把竹椅,四脚朝上,对着烧纸钱,念一些咒语,却不能提“嫂”字",如此这般,才能迎来椅仔姑,据说有问必答,倒有点儿笔仙、碟仙的意思。

虎姑婆的由来很有一番说头儿。

台湾没有老虎,那虎妖在哪里?应该是根据朝官员黄之隽所著《虎媪传》,“歙居万山中,多虎,其老而牝者,或为人以害人”一句本土化而来。

后来福建传到台湾,变成了“山虎而成,吞食姊妹”,夜间会把孩子拐走吃掉,算是自行加工了的。

1960年,台湾人以此为蓝本拍了一部电影,叫《虎姑婆》,海报上打着“怪事”,大意是说山上的老虎精化身成老太婆,在夜里拐骗小孩并吞食裹腹。

2005年也拍了一个版本,剧情改了很多,据说村里的一个精神病女人被虎姑婆子附身,专杀小孩。

怎么说呢,日本人在《七娘妈生》、《台湾教育》写了蛇郎君的传说,很可能他们在记录的时候,潜意识里掺杂了一些自己民族的妖怪。

这就好比早年西班牙人殖民台湾的时候,非说此地有白马妖怪,但台湾最初是不存在什么马匹的,有也是西班牙人从外面带来。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把这种动物和当地的风土联系在一起,编撰了一个白马妖怪守护西班牙宝藏的传说。

名字是方言音译,正儿八经的写法儿应该是“魍神”或者“芒神”,矮小,猴脸,肤色泛青,行动飘忽不定,喜欢作弄于人,类似香港人说的整蛊。

但也未必真是如此,尤其相貌——台湾民俗专家林正义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上向观众展示过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魔神仔,与上图大相径庭。

如果真要分类的话,应该属于山精,也就是那些从荒无人烟的郊区山里出来的妖怪,可以幻化成人形,令人精神恍惚,肉体迷失,后被牵走失踪,五到七日不见人影儿。

一是蔡先生到裁缝铺补衣,听老板娘聊起一个面容像老人、身型像孩童的人,把人诱拐到山里上吊。

一是赖先生有位开制茶厂的亲戚,某天失踪了一位工人,遍寻不着,找见时已奄奄一息,满口蚯蚓。

男主角中邪而不自知,像往常一样饮食,吃着吃着突然发现,碗碟里的粥菜都变成了虫子。

《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也提到了魔神仔并展示了相关壁画,和前文说的矮小猴面没太大出入。

从大航海时代到二战结束,台湾妖怪的确千奇百怪,有会合掌笑的人面鱼、遇人不淑的林投姐、可怜的椅仔姑、痴情的蛇郎君和本土化了的虎姑婆。

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类的形态。

在《台湾妖怪研究报告》中,陈启文回答道,“在神话中,人是主流,是核心,一切妖魔鬼怪都是非入流,非核心。它们想入流,自然千方百计修炼成人,得到认可和尊重。”

《唯妖论:台湾神怪本事》书中还说,“会出现什么样的妖怪,可能与我们的文化焦虑、身份认同,或者现代化有关。

你真的认为有妖怪吗?它或许是人的某种心理投射,是人想成为主流,成为核心,成为终极价值。

关键词:红衣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