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文 │ 尢尢上一秒还在跟同事说着“这里再加一个XX”,下一秒就转过身来投入采访的曾庆杰,最近确实有点忙:一边是新项目《虚颜》开机,忙着建组筹备开启新一轮战斗模式;另一边是《念念无明》超出预期的市场反馈,倒逼后续宣发资源跟上。《念念无明》作为一部长达18集、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的微短剧,会员收官播放量近3亿、当前累计播放量达4.5亿,给出了丝毫不亚于长剧的数据表现。不过对于曾庆杰来说,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来得有些“突然”,“因为说实话,一部短剧,无论是宣发也好、期待也罢,不会在播出的时候像大剧那样紧张,而且我们还在筹备别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念念无明》突然火了,所以就要去做各种准备。”这份惊喜也被曾庆杰身边的同行们捕捉到了,“阿杰,你那个项目成绩不错啊!怎么做的……?”“阿杰,我手头有一个微短剧的本子,你要不要看看……?”《念念无明》的高调出现,的确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微短剧这个风起地,就连不少从前做惯了大剧的制片主创们,现在也渴望着在微短剧里试试水。在曾庆杰看来,门槛不高、容错率不低的微短剧,的确有着不小的发展空间,而在这个当口出来的《念念无明》更是乘着风给足了一波助力,但究竟在风起之后留下的是昙花一现,还是百花齐放,曾庆杰并不知道。但他清楚的是,微短剧这块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好。藏在《念念无明》里的短剧创作逻辑“短剧,需要有个好玩的开头。”这是在复盘《念念无明》时,曾庆杰得到的一个重要观察。“因为短剧时长很短,观众们没时间留给你娓娓道来,所以像《念念无明》一样,在开头就抛出“双强CP不断掉马甲”的清晰设定,让观众不用费劲儿就能很自然地进入到他们的角色当中。”这对于一部短剧来说是颇有成效的。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拍摄微短剧的演员们并不具备足够大的粉丝基础,就像《念念无明》女主的扮演者胡丹丹,即便曾出演过《赘婿》,但戏份不多的配角加持也不足以让她在观众面前摆脱新人标签。当演员人气无法满足带剧需求时,短剧唯一能够抓住观众,使之产生追剧欲望的还是在于故事本身的头开得好不好,“只要你在前几集的时间里抓住了观众,后面的故事就很好讲。”这也让短剧的关键,最终落在了剧本和题材之上。总成本不到400万的体量,让微短剧存在着一些先天劣势。相比起大剧对于流量、演技、颜值、档期等各方面的平衡,曾庆杰认为,“钱不够”的微短剧在演员的可选性上要窄得多,能抓住一两个方面就算不错了。现阶段微短剧在码盘上的处境,倒有点早些年网剧刚起步那会儿“不受待见”的意思。但凡有点名气和粉丝积累的演员,大部分都不敢轻易冒着“被下沉”的风险去接下这类项目。这样一来,曾庆杰能做的就是去寻找游离在中等体量甚至是大剧之外的女二男二,取一个演技为主流量为辅的折中办法,在贴合角色的基础上来组建阵容。毕竟微短剧的整体规模摆在那,即便单冲着演员流量去选角,大概率也会出现“买到的流量不足以支撑一部剧发育”的亏本现象。而对于像《念念无明》男主的扮演者杨泽这种,渴望积累作品打磨演技的新人来说,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双向选择”才能换来最高的性价比。现在,虽然《念念无明》已经全面收官,但业内对于该剧的复盘还没有结束,而这种复盘势必将延续到下一部爆款微短剧的出现。从刻板印象到各方入局,微短剧正在跃升至于《念念无明》为何会在短时间内成为微短剧领域的标杆作品,是因为它的确在洗刷刻板印象上有两把刷子。首先从受众侧切入便可发现,正如早前喜欢到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们,不愿轻易接受网络电影,现如今习惯看长剧的用户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自行降级”去追求短剧。没有大IP、大卡司和充足经费的微短剧,在前几年的观众印象里,仿佛始终是“低级产物”的代名词。直到《念念无明》的出现让不少网友们意识到,传统印象里“又小又破”的微短剧也可以给出新颖的设定、流畅的剧情、颜值演技均在线的演员,以及还不错的服化道等,顿时C端自发形成的舆论场,似乎正在由下而上地拉扯着微短剧去往春天。而这场自下游扇起的蝴蝶效应,很快便给上游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先受益的自然是演员及主创团队们,这点曾庆杰感触颇深,“我们这几天在复盘《念念无明》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无论是杨泽也好、丹丹也好,他们的粉丝数都实现了激增。因为我自己也拍网大,但像短剧这种低投入高回报的粉丝转化率,网大根本比不了。可能因为剧集天生就有受众粘性,会更容易在变现之外,从知名度等其他方面转化为演员的长尾效应。”同时,对于导演所在的制作团队来讲也不例外。自从《念念无明》开始蹿升,曾庆杰就成了朋友圈里的大忙人,“身边确实有很多人因为这个剧找到我,不少以前从来不拍短剧的导演会说想要试试,也有制片人说‘我都不请导演,自己拍’,还有一些直接拿了本子让我帮忙看看或者想着合作一下……”很显然,这种以小博大带来的超额收益,正在给制作层面带来新的希望。而对于在长剧领域卷不动的资本来说,微短剧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试浅水的出路。“其实在三四年前,成本在两三千万的B级体量剧,就像此时的微短剧一样,为当时的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风口,但是后来随着同质化甜宠的泛滥,越发地挤压这块市场的资源,现在各大平台也在削减这部分的预算,那被挤出来的资本、演员等等这些资源出路又在哪呢?先是通向了网大那边,也有一部分可能流向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而现在就到了微短剧。”毕竟总要有人去走风口,试着先在微短剧这个新兴领域里站稳,才能看清它到底是会走上网剧的路子,成体系、成规模,还是和现在的网大一样,陷入一个题材限制性过高、无限内卷的“黑洞”里去。曾庆杰也在等一个答案。微短剧的崛起并非内卷,而是一种良性竞争生态的构建不过身处制作前线,曾庆杰心里很清楚,即便《念念无明》从头到尾都是“降价”做的,但微短剧的成本绝不会永远地停留在400万的水平。这就像是刚起步那会儿的网剧、网大一样,想要在演员、班底、甚至是制作场地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钱的问题。“只有充足的资金进来了,或者说是更多上游的制作资源进来了,微短剧这块才能有一个很快的发展。”在曾庆杰看来,如果始终以这样的体量和现有的操作模式去制作微短剧,这个领域的确很难摆脱“低级/下沉”的称号,而质量还算不错的《念念无明》或许也将成为昙花一现,而非长久之计。好在,这份加码的野心从各平台竞相布局的短剧赛道上已经可以窥得一二,而对于大家纷纷投身微短剧的追风现象,曾庆杰并不过分担心,因为在这个阶段“有利好是肯定的”。“就拿新人演员来说,在已经比较成熟的长剧领域,如果不签约平台或者一个好的经纪公司,其实自己能够争取到的资源非常有限,长此以往(大环境)肯定是不自由的,而在一个不自由的市场里很难产出好东西。”所以刚起步的微短剧,就为他们开了一个可以进入甚至不断升迁的口子。就像在《念念无明》里积累到不少粉丝的两位主演,就有了可以借助风口跃升到更高层面的初步基础。但若始终以“低级”的眼光去看待微短剧的发展,留给新人们的上升通道就会被堵塞,而制作层面的人才输送也会越变越窄,“直到无缝可钻的时候,这个市场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在当下“抖快B”冲击爱优腾芒等传统长视频的大趋势下,各个长视频平台也开始在短剧赛道上面加速布局。虽然更符合快节奏观剧理念的微短剧如若崛起,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占已有的长剧市场,但曾庆杰总觉得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当现在的一波短剧打回来之后,说不定可以把以前攥在别人手上的蛋糕再分回来一点,而不是只在长剧的小圈子里你卷我我卷你。说不定真的会有一个很好的良性竞争生态,在这波短剧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当然我也不敢打包票,也有可能是我眼界浅了,但我觉得它一定是个良性的东西,最起码对观众来说会更多一个选择。”曾庆杰心怀希望地说道。原标题:《坐在风口上的《念念无明》会成为“昙花一现”吗?丨导演曾庆杰专访》
关键词:念念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