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碟中谍7》票房折戟,好莱坞英雄迟暮

频道:惊悚电影 日期: 来源

无奈的是,“阿汤哥”汤姆·克鲁斯坚持实拍的电影人精神,恰似动作电影行业的最后一道余晖,它让外界看清了整个好莱坞即将面临的至暗时刻。而以《碟中谍》为代表的好莱坞IP大作,也在受众思维转化的冲击中,不再受电影市场青睐。

通常来说,大片需要足够多的冲突点来掩盖一些逻辑上的浅白漏误,只要动作精彩,演员好看,场面恢弘,每一部再钻研出新的营销亮点,就可以抓住粉丝的心,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熟知的IP故事买单,《终结者》《加勒比海盗》《速度与激情》系列都是其中典型。

《碟中谍7》也不例外,甚至玩儿得很出彩。碟中谍系列的最大亮点,就是汤姆·克鲁斯每次亲自策划实现的那些超高难度的动作特技,他坚持一种独属于动作明星的电影真实观:以实拍的形式去呈现动作电影令人汗毛直立的视觉奇观场面,颇有默片时代电影喜剧特技大师巴斯特·基顿的遗风。

诚然,年逾不惑的阿汤哥少了许多凌厉,演起爱情戏来也不如当年;系列前作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影门槛(《碟中谍6》是五年前上映的作品);但归根到底,是全球观众都开始对好莱坞所擅长包装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祛魅。

《碟中谍7》将当下热点议题人工智能融入剧作,看似创新,实则保守。对“智体”思维的想象,停留在大数据算法推演未来的设定上。现代社会已经走到了AI改变生活的科技节点,人们正生活在ChatGPT重塑互联网形态的当下,对于《碟中谍7》主线剧情中所谓“一把钥匙改变世界”的做法,只会觉得司空见惯且老套。电影为了激化明显的矛盾而放弃了更深层的文本探讨,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伊森·亨特拯救世界的英雄行动。

上映第六天,日票房下滑到第五位,较早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仍保持着较高的票房生命力,位列前二;体量小、排片少的动画电影《茶啊二中》,令人意外地在排片比低于《碟中谍》的情况下,日票房反超,位列第三;而第四则是已经上映二十八天的《消失的她》。

暑期档第一爆款《消失的她》敲中了当下性别议题的敏感神经,以“专治恋爱脑”为营销口号,引发了观影热潮;《八角笼中》的现实主义基底催泪感人,是属于中国草根式的励志精神;《长安三万里》吟唱了中国人血脉里的诗意,呼唤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题材迥异,然而营销策略相近,情绪作为最大的卖点,不管是愤怒、悲伤还是感动,重要的是能在社交平台刮起讨论度,引起更大范围受众群体的关注。于是,暑期档的三部国产片在不同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瓜分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版图,让进口片的市场空间变得越发狭窄。

不可否认,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的确还是世界第一梯队,在绚丽的特效之中把美国电影推向世界,也把好莱坞电影票房推向高潮,斩获世界各地的高票房。但依照美国价值观打造的故事内核,越发不符合中国年轻一代的观影期待,好莱坞依旧坚持自己的文化输出,此消彼长,供需错位导致电影市场不再是大片为王的时代。

内地与北美,向来在争夺“全球第一票仓”的实际地位,自然是好莱坞大制作电影最重要的两个发行地区。好莱坞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小,观众的购票选择是在用脚投票,说明了观影心理的转变,中国人的观影口味从奇观渴望转向了叙事认同——不仅要视觉上的冲击,更要情绪上的快感。

美国资本家面对罢工的经验,以及自身雄厚的财力,令其有恃无恐。好莱坞资本的逐利性让整个行业深陷在劳资矛盾之中,此次大罢工来得如此迅速决绝,对人类掌握的技术来说是一次警醒。

罢工的根因深重复杂,可谓是一次前所未见的挑战,此次危机将会把好莱坞的未来带往何处,尚未可知。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不破不立的改革转机?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碟中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