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们是丁玲、王一知、秦德君,身处百年前风雨激荡的年代,又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今天(12日)上午,“初心讲堂”再度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开讲。讲堂现场,《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一书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创联室副主任杨秀丽从女性的创作视角出发,畅聊上世纪20年代初,一群年轻女子如何以平民女校为起点,开启自己不凡的人生轨迹。
在中共二大会址辅德里的石库门里弄,藏有一处革命旧址——平民女校。1921年10月,陈独秀与李达着手创办平民女校。1922年2月,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干部的第一所学校——平民女校正式开办,来自天南地北的一批勇敢女性挣脱封建礼教,走进全新课堂,投入革命洪流。
杨秀丽谈到了她的创作思考,“这些女孩子为什么来到上海?又是怎么样的机缘巧合一同进入平民女校的?在写作时,这些都是我很想探求的秘密,我为此查找了很多资料,想尽可能还原她们人生的光影。”
平民女校虽然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但培养出了丁玲、钱希均、王一知、王剑虹、秦德君等一批著名的妇女人才。“她们也是我们现在的年纪,却创造出了不凡人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来自东华大学党组织50多名青年党员参加了本次讲座,他们纷纷表示,近距离了解近百年前一群心怀理想、追求真理的女性在平民女校学习、生活,激励着当下的年轻人接续奋斗。
课程结束后,一些同学还来到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体验了一节特殊党课——由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排演的沉浸式情景党课《起点,巾帼的觉醒》。他们走进百年前的平民女校课堂间,跟着女校的“校务主任李达先生”一起开启时空之门,对话百年前妇女先驱。党课分为三个板块:“聚是一盏灯”“心是一团火”“亮是一道光”,通过模拟课堂、角色扮演等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仿佛时光倒流、穿越历史,由此及彼,达到心与心的共鸣。
据了解,初心讲堂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实践资源作为生动教材的党员教育新载体。接下来今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还将推出两节党课,通过一人讲授、二人访谈以及多人表演等方式为基层党员带来更丰富的课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