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创作展示活动已在人民网集中展示并开启点赞,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大批作品入选
2012年,“一种低冲击拔销式螺栓的设计”和航天火工技术报告的编制,是杨二云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七院航天火工公司后遇到的第一份考卷。虽然她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对航天产品及设计原理有着基本的认识,但第一次接触具体的工作,很多实践知识都还需要一点一点地学习。在部门安春师兄的带领下,杨二云从设计参数入手,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角度、每一点药量、每一个细节……到最后的样机以及火工技术报告的完成,历经春夏,跨越数月,包含曲折,不仅让她学习到了相应的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也深刻地体会到“严、慎、细、实”“质量就是生命”的具体含义,收获颇丰。
2020年新年,公司收到某型号通知,需要公司派人去发射场护航。“护航”即要配合型号队伍做好技术保驾工作,针对相关问题及时开展复查剥离或者举一反三,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做到产品不带问题上天,试验进度不拖延,最终确保任务圆满成功。在发射场护航的每一个人既是“医生”“护士”,也是“救火队员”。在疫情和任务面前,杨二云毅然选择了冲锋在前。
杨二云作为公司在现场唯一的“代言人”,连夜开展工作策划和型号用产品的复查。 虽然发射场坐落在美丽的海边,但杨二云并没有时间去欣赏美丽的椰林海景,尝尝可口的海鲜大餐,惆怅一下潮起潮落,而是天不亮就一头扎进工作,然后在漆黑的夜晚疲惫地回到宿舍。
就这样,历时20天左右,她的工作迅速有效地通过了评审。 当该型号在预定时间完美地划过蓝天、越飞越远,当指挥大厅响起那阵阵熟悉的鼓掌声和欢呼声,杨二云悬在半空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2020年下半年,杨二云再次前往文昌参加了嫦娥五号试验任务以及另一个型号首飞试验的保驾任务,助力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次,她才终于有了一点时间和轻松的心情,感受了一下文昌的海风椰影,还远远地和自己护航的型号合了个影。照片中灿烂的笑容,是她送给28岁的自己最好的礼物。
工作多年后,杨二云仍然保持着青春活泼的心态。“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为人处世,都要始终以一种年轻谦逊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要学会掌握生活的节奏,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调节好了二者才能和谐发展。”这是她对生活和工作最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