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笔美元债分别是将于2026年2月6日到期、票息4.2%的5亿美元,以及2030年8月6日到期、票息4.8%的5亿美元。这两笔美元债的年中付息日都是每年8月6日,遇节假日可延期支付。
对于暂未支付美元债票息,碧桂园方面向界面新闻进行了确认,但表示美元债利息支付都有30天的宽限期,公司仍在积极优化资金安排,努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碧桂园方面还表示,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
作为头部民营房企,碧桂园出现流动性危机与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大环境相关。自2021年以来,行业持续低迷,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行业销售持续下滑,公开市场融资失效,行业步入了困难时期,碧桂园还一直在坚守。2022年交付房屋数量总和接近70万套,碧桂园预计今年还要交付70万套房屋,上半年已顺利完成27.8万套的交付任务,交付量继续稳居行业第一,且不存在逾期未交付的情况。
8月7日,碧桂园地产发布公告,已提前兑付8月10日到期的“20碧地02”未回售债券的本息,这笔债券发行余额13.6亿元,票面利率为4.19%。
碧桂园近期明显遭遇流动性压力。自7月份以来公司股价、境内公司债价格均有大幅下跌。由此市场关于碧桂园的传闻也较多。
在销售和融资端,碧桂园确实遭遇了明显压力。今年前7月,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约1408.3亿元,较去年同期仍有大幅下降。
2022年上半年碧桂园净利润虽然也有大幅下滑,但仍维持盈利,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6亿元。不过受毛利率下降、计提资产减值、汇兑损失等影响,碧桂园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
在融资端,碧桂园近期也不顺利。8月初,资本市场也传出碧桂园将按每股1.3港元配售18亿元股股份的消息,并称配股融资所得的约23.4亿港元用于偿还债务。不过,碧桂园随后澄清道,并未就建议交易订立最终协议,且现阶段并不考虑建议交易。
不仅仅是碧桂园,今年以来,房企在融资端的改善度并不高。
从发行结构来看,信用债的发行主体以央企、地方国企为主,今年上半年国央企发行占比近9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民营房企发行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微升0.6个百分点。
据DM查债通统计,碧桂园目前存续的境内债券共19只,今年内到期的有3笔。其中8月10日到期的13.6亿元已经兑付。剩下的两笔为9月2日到期的债券剩余39.04亿;11月20到期的债券价值为9.93亿元,这两笔债券余额对目前的碧桂园来说仍然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