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说她真的对受害人的处境一无所知?怎么可能。在饭局上,她亲眼看到受害人被一群男性灌酒,心知肚明这是个什么场面,却选择无视,而她应对在场男士的方式,更是老练,一个拥抱,一句撒娇,明显早已被这种场合历练出来,知道某些酒桌上的男性想要在女性这里看到怎样的姿态,听到怎样的取悦,并习以为常。非常期待后续这个人物的挖掘,她曾经是怎样的人?是怎样成为了成功的情人?她是“天生”的帮凶,还是在受伤麻木后,开始秉持某种“打不过就加入并从中获利”的理念?
周迅饰演的律师林阚,没有落入国产罪案剧常见的主人公总是“站在正义的一方”的窠臼,她的专业技能毋庸置疑,隔岸观火也毋庸置疑,作为成功的代理律师,编剧没有给出一个上来就大义凛然、同情受害者的律师形象,林阚“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处理这起案件的每一步、每一句,合情合理,让人挑不出专业上的毛病,而对受害者,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职业立场,克制礼貌、保持距离、不说废话不做无意义的安慰,却始终在调查真相,观察受害人。
这才像个专业律师,“你买的是我的专业服务,我不对你做道德评判”,除非“你真的犯罪了”。后续林阚的选择,想来也不会落在廉价的同情上,而是由真相来决定。最有意思的是周迅面对刘奕君的表演,往往一听到成功的风流自信言论,她面上淡淡,但肢体中极力克制的那股“烦死了,老娘专业人士不能翻你白眼”的劲儿,实在呼之欲出。
再聊聊受害者赵寻。该剧叫《不完美受害人》,那么,何为性侵案的“完美受害人”?我来画个像你们感受下:事前是洁白无辜的,事中是拼死反抗的,事后是追寻正义的。可哪怕这样的“完美受害人”,也要承受各种可怕的评价,羞辱有之,“怎么不强奸别人偏强奸你?”惋惜有之,“好好的女孩一辈子毁了”。而无论是羞辱还是惋惜,其立足点都是荒谬可笑的:它们将女性个体生命价值的存续,放在了一次被强迫的性行为上。
在对强奸受害者的种种污名化中,除了基于封建礼教的“贞洁”论,还需警惕基于某种精英主义的“弱者”论:“怎么这么蠢不知道报警?”“太傻了,这也能被骗”“找个脱身理由都不会吗?”相对贞洁论对受害者的身体价值否定,弱者论是对受害者智力、能力的否定。而这种否定,在一个慕强的世界里,可能同样是对受害者的极大羞辱。为了避免这种羞辱,“恐弱”就发生了,比起“受害者”的标签,不如给自己贴上“心机女”的标签,至少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强者”,哪怕这是极其虚弱和可笑的“强”。
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职业身份,也是因为她的阶层身份,林阚代表的中产知识精英,相对弱势的受害人,她有更强的力量和资源,却没有与上位者同圈层的“内群体偏好”;相比强势的成功为代表的“上流人士”,她有更多的对弱势者的理解,甚至也曾遭遇上位者的压迫(第一集开场甲方对她的性骚扰可见一斑)。这个角色,不仅以律师身份,承载了编剧和社会对于该职业的公义性期待,也以其阶层身份,承载了社会对于中产知识精英的某种价值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