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超能一家人”话题有超42亿次播放量,不过《超能一家人》的网评较为两极分化,没能达到龙王豆浆在C端市场一鸣惊人”的理想预期。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在消费者端的品牌认知,但电影的遇冷会让龙王豆浆的首秀联名在消费者端“昙花一现”吗?
成立于1998年,龙王是一家诞生于东北黑龙江的老牌豆制品企业,速溶豆浆粉是龙王的主打品类,但与直接做消费品牌卖豆浆给消费者不同,龙王豆浆的核心发力点是为B端客户,也就是向卖豆浆的小店、早餐铺、餐饮店、便利店以及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品牌等,提供标准化的豆浆粉原料解决方案。
服务B端最重要的是口碑,获得众多知名餐企的认可也代表了龙王豆浆产品上的实力。为了保证豆浆粉的品质,龙王在黑龙江自建大豆种植基地,同时持续从引进先进工艺设备,研发“闪溶”等新技术改善豆浆粉的口感、溶解性和营养等品质。
另一方面对于豆浆赛道来说,供应链龙头企业向前端转型,也能充分作为驱动市场创新的鲶鱼,提升在消费者端口的需求,激活更大的市场空间,毕竟,相比动作频频的燕麦奶、椰奶,豆浆冲调饮品这个国民经典饮品,近些年从市场端口传递的消费场景价值和品牌露出非常局限,如何通过推广让更多人意识到豆浆本身的营养,让豆浆成为更多消费者餐桌习惯,对于产业龙头来说责任重大。
在不断走出创新步伐和尝试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个弊端是制造企业先天的B端销售基因同样也在C端市场运营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过去对B端客户来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转向服务C端消费者,同样也是非常单向输出的线性思维,推了产品,但是缺乏推广和营销,缺乏整体品牌形象的塑造,缺乏与用户的双向沟通互动。
最终对于龙王来说面临的核心问题,尽管25年来在产业端积累了充分的产品和供应链竞争优势,但是在品牌层面无法充分的让消费者有感知,在C端没有品牌影响力,在渠道推广就没有议价砝码。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近的营销动作中,龙王开始有意识强调品牌力的输出。
今年5月,龙王豆浆亮相中国品牌日,传递出向拥有文化自豪的中国新一代消费者持续深化好产品背后的消费场景、品牌理念以及传统文化,围绕豆文化做大做强国产和国潮品牌的信心。从这个角度看,与开心麻花的这次联名,只是龙王豆浆撕掉传统的“工厂思维”标签,转向以用户关系经营为核心,迈向发展中国豆浆粉品牌的第一步。
再去看对于本次联名IP的选择,开心麻花所在的喜剧赛道,本身具有天然的市场亲和力,在一二线主流年轻消费群体以及下沉市场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而《超能一家人》以奇幻家庭故事作为笑料吸引点,非常适合普通人解压或者全家老少共同观看图个乐子。年轻人群、下沉市场、家庭场景,这几个标签与龙王品牌在C端市场的目标群体本就契合。
与《超能一家人》联名的举措,更是以直观的情感共鸣向这些用户传递了龙王品牌年轻、有趣、快乐的品牌内涵以及拳头产品金豆浆粉的超能、营养、健康特质,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交媒体时代,一定程度降低了“新面孔”的推广效率,快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和产品认知。
从供应链到品牌的升级链路,早已被许多餐饮供应链企业践行,并且这个转型动作,伴随着新消费品牌的一轮退潮、新场景的崛起、消费需求的分层,在近两年加速趋势尤为明显;分析成功转型的制造企业,至少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一是所处的赛道来看,要有充分的需求想象空间;二是企业本身在供应链端口需要规模生产能力和极致的效率;三是能够快速应对市场趋势的研发创新力。
对于龙王而言,从一开始作为消费者寻找的大牌餐饮平替,到呼应消费者通过C端尝试积累了一些市场运营经验,到这次与《超能一家人》热门电影IP联名,我们看到了一个本土和传统供应链企业对于塑造中国产业品牌的野心与迈出第一步的成功,但同时也看到过程中面临的挣扎,龙王豆浆如何更好的与消费者对话,如何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互动,如何将B端的优势转化成C端的品牌推动力,答案在各自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