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为何能引爆上半年并无太多水花的电影市场?国产悬疑电影20年,为何“陈思诚式”悬疑能从中突围?“全民侦探”时代,观众想看怎样的悬疑片?
尽管在深度悬疑爱好者眼里,“陈思诚式”的悬疑在叙事结构、推理逻辑等方面一直饱受诟病,但在商业上,它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从“悬疑+喜剧”的三部《唐人街探案》,到“悬疑+现实主义”的两部《误杀》,“陈思诚式”的悬疑擅长将不同类型元素融合在一部电影之中,配上拥有强大粉丝基数的演员,想抓住普通观众的心并不难。
再加上强类型叙事,剧情节奏快速推进,人设与情节不断反转,用丰富浓烈的东南亚色调与极致的视听语言将情绪拉满,让观众沉浸其中,无暇顾及逻辑漏洞。
与其说《消失的她》是一部悬疑电影,倒不如说是一场社会议题大拼盘,而这样的电影剧情和社会话题与短视频宣发天然适配。
从2018年开始,短视频成为电影宣发的重要战场。当年,并不被业内看好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靠着短视频平台打入三四线城市;后来,《奇迹·笨小孩》为主角景浩开通个人短视频账号;短视频泪点营销成为《后来的我们》这样的爱情片和情感片的重要宣发套路。
回顾近20年国产悬疑影视作品的发展过程,与互联网的兴起密不可分,无论是视频平台与网剧的异军突起,还是互联网资本入局,都助推了“全民侦探”时代的到来。
世纪之初,以《重案六组》《插翅难逃》为代表的公安刑侦题材占据了悬疑影视作品的半壁江山。这些多改编自真实案件的作品,吸收了港台刑侦剧创作经验,以案件侦破过程为重点,写实风格强烈。
然而,部分影视剧为博人眼球,大量使用血腥镜头。2004年,《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出台,要求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正在播出和准备播出的涉案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片、电视电影, 以及用真实再现手法表现案件的纪实电视专题节目,均安排在每晚23﹕00以后播放。
悬疑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屡创奇迹,还凭借精巧的设计和叙事在国内外屡获奖项,比如,2014年,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获得第 64 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男主演廖凡获得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悬疑题材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从来不在于有几次反转、有怎样的情绪爆点,而在是否深刻展现了谜题背后的社会现实。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对悬疑电影水平的要求必然也会水涨船高。逻辑顺畅的故事、丝丝入扣的情节、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对社会现实与复杂人性的关照,才能构成一部好的悬疑作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国产悬疑电影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