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该片为AI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冰冷和忧患的色彩。不可否认,这种人类与科技进步之间冲突的主题是老生常谈,但结合现实中Chat-GPT的应用及一些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惊悚发言,也可以说电影涉及的讨论是与时俱进的,甚至是带有前瞻性的。因为《碟中谍7》的剧本诞生在四年前,彼时的AI远没有现在火爆。
生物识别系统在“碟中谍”中也有充分的展示。从最基础的虹膜识别系统,发展到《碟中谍4》中特制的隐形眼镜可以进行人脸识别,到《碟中谍5》已经摒弃了指纹、虹膜、声纹等,进化到终极的“步态识别”,即一旦闯入者与信息档案中记录的步态不符,便会遭遇攻击。在最新的《碟中谍7》中,AR(增强现实)眼镜和电脑程序的应用,已经可以随意地将一个人的生物特征转移到陌生人身上,以实现“隐身”效果。
难能可贵的是,“碟中谍”并不只是展示科技,而是让科技成为叙事的武器。比如“步态识别”,主角很难骗过这项技术,只能将团队成员的步态信息存储进系统档案。而档案在一个水冷数据中心,需要潜水进入并憋气数分钟。这既体现了主角的任务难度,同时也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至于《碟中谍7》的“实体”,它完全主宰了故事的进行和主角的行动。
正如汤姆·克鲁斯在社交平台给自己写的那句简介,他是一个“自1981年起,就在电影中奔跑”的人。1984年,凭借主演的喜剧片《乖仔也疯狂》获得第41届美国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提名。1986年,因主演励志片《壮志凌云》成为全民偶像,被全球观众所熟知,同年即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之后,接连主演《雨人》《夜访吸血鬼》等佳作,彻底奠定自己在好莱坞无可撼动的地位。
《碟中谍6》中,他从7600多米的高度跳下,下降至600多米开伞,是最危险的跳伞科目。为了这2分钟的戏,他跳了106次。最新的《碟中谍7》中,他骑摩托车从1200多米高的挪威悬崖飞出,坠向低空开伞,几乎是影史上真人实拍的奇迹。可是奇迹的背后却是克鲁斯近一年的定点跳伞训练和摩托飞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