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时代赋予工匠成长的动力,向上的工匠亦回馈时代以惊喜。他们在技能新赛道上披荆斩棘,用一技之长擦亮人生,冲破成长“天花板”;他们从事着新职业、新工种,运用新技能操纵新设备,通过创新思维为传统产业添“智”;他们活跃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领域,服务人们的美好生活,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他们用“新传承”升级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水平,帮助更多工人匠心筑梦、技能报国……今天起,本版推出“向上吧 新工匠”栏目,敬请读者垂注。
“我是一名焊工,没有特别大的本事,就是会金属焊接,一不小心得了个世界冠军……”“我是一名焊接老师,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带出了几位世界冠军……”今年8月,第七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项目决赛在攀枝花举行,在主办方录制的暖场视频里,一段师徒对话呈现的“凡尔赛”式幽默一时间火出了圈。赵脯菠就是视频中的徒弟。
赵脯菠们带来的“冠军效应”正在这座以花命名的西南小城掀起技能风潮。过去常常招生遇冷的焊接专业,近几年在攀枝花技师学院成了热门之选,今年更是前所未有地接收了200名新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那是生养赵脯菠的地方。在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几年时间里,作为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州曾被看作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艰中之艰”。赵脯菠的父母,为了供养两个儿子,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入学那一年,比他大三届的师兄王晨宇在德国莱比锡获得第42届世赛焊接项目优胜奖,引起全校师生聚焦。两年后,师兄曾正超在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赛中为我国摘得焊接项目的历史首金,举国瞩目。赵脯菠的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原来手里的焊枪竟能敲开世界舞台的大门!”
在那一年的全国选拔赛上,赵脯菠遗憾止步五强,但基于年龄上仍有参加第45届世赛的可能,他一直跟随当届种子选手进行强化训练。
今年31岁的赵炜曾是赵脯菠集训时的助教。他的印象里,赵脯菠沉默而坚韧,总是一个人高质量地完成所有训练,即便大家并没有关注到他。
“焊接是精度的较量,在世赛现场,成败往往就在微米之间。”撸起袖子,赵脯菠的胳膊上露出累累伤痕。练习仰焊时,焊花灌进袖口,烫得他钻心的痛,可为了实现焊缝“完美”,他只能忍着不动。
“这是一种传承,也是在为走向生产一线做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攀枝花技师学院教师、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组组长周树春说。
因为疫情原因,原定今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赛延期一年,这意味着备赛选手“魔鬼集训”的周期又被拉长了。每当师弟们进展不顺时,“过来人”赵脯菠都会耐心开解:“只要坚持下来,就会看见曙光,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尽全力的自己。”
“希望更多年轻人,用技能实现人生的‘远大前程’。”尝到了技能的“甜”,赵脯菠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分享意愿,他常走进职业院校,用自己的故事激励青年学子。原本开货车的弟弟,也被他拉回学校进了焊工班。
“芳林新叶催陈叶”,今天,越来越多的职业正朝着高价值、数字化方向发展,蓝领、白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些技能冠军们极具灯塔效应,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成功,昭示着新工人拥有闪闪发光的技能之路。走技能成才之路,绝非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选,而是契合稀缺性、深具含金量的大势所趋。
作为我国最拔尖的技能人才,技能冠军站在各自领域的金字塔尖上,构成金字塔基座的是一支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如何让塔基壮大起来?
新工人的思想底蕴给了我们新启示,既要让技术工人能够安身立命、享有尊严,也要让他们能够凭借高超的技艺抬头仰望星空,追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