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欧洲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想要回答这一问题,可能需要查阅很多欧洲史专著,但如果你不想一头钻进书海,倒也有简便的方法,比如说读一读约翰·赫斯特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这本书短小精悍,深入浅出,本来是约翰·赫斯特专门为澳大利亚的大学生们写的教材,结果因为写得太好,红到世界各地了。
为啥说他写的好呢?
因为他写的不一般。一般历史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告诉你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造成了什么影响,但约翰·赫斯不是这么写的,它不写具体事件具体人物,他写的是为什么,为什么欧洲会变成如今这幅面貌?
正是因为这三个元素的深化、交集、影响,才一步步造就了今天的欧洲。
今天的欧洲是许多个国家组成的,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部分的土地上只有一个帝国——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的版图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辽阔无边,牛逼闪闪。
古罗马人虽然打仗一流,但哲学、数学、艺术、文化等还是要向古希腊学习,这是第一个元素的形成。
另一个元素紧接着也奇妙的开出了花,本来基督教是犹太民族中的一支,是个小众宗教,罗马人不信的,但是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基督教会,于是乎罗马人携着古希腊的文化和基督教结合了,这是第一个火花。
然后,更好战的日耳曼人从北方打来了,当时罗马已经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这一年,作为分界线,前面是古典时期,后面就跟着中世纪了。中世纪漫漫一千年,东罗马帝国苟延残喘,欧洲真正的主人成了无知好战的日耳曼人。无知要学,好战要改,国家要建,但是他们毕竟是新手,手腕不强,各据一方,没有一个统一的帝国出现,格局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里出现了第二个火花,这些国王为了维护统治,首领把占领的土地分封给他的战士们。这些战士成为贵族,条件是一旦国王需要军队这些贵族就得供应。但逐渐这些贵族开始视土地为己有。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正因为如此,国王的权力一贯薄弱,而“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正是现代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
到这里,还剩最后一个火花,日耳曼蛮族竟然也支持基督教。结果是罗马帝国虽然覆灭了,但教会幸存了,带着它那套统治天下的规则,与国王们形成了联盟,当然同时也产生纠葛。直到1400年,这个怪异的联盟才告终结,近代上场了。
首先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随着文艺复兴来到,欧洲社会开启了它漫长的世俗化过程。”
接着是16世界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还只是回望古希腊,宗教改革却是要革现有教会系统的命。宗教改革其实很简单,就是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基督徒,开始从教廷手中抢夺《圣经》的解释权,加上印刷术的发明,教廷的权威一落千丈。
在这之后,17世纪,科学革命,18世纪,启蒙运动,人们开始将理性“运用在政府、道德观念、神学和社会的改造上”。随着思想启蒙,著名的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接踵而至。
嗯哼,以上一番复述,其实只是该书第一部分的内容,共两章,带着读者走了一遍欧洲千年路。这还没完,第二部分,作者由整体入局部,具体讨论在大历史中可能会遗漏的重要议题,比如民主是怎么开始的?国王和教会哪个大?欧洲的语言如何演变?欧洲平常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
先总的说一遍,再带着问题一遍又一遍的重回历史现场,好读是一个方面,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加深记忆,丰富知识层次的好方法。
要命的是,整本书才200多页,轻轻松松就可看完,如果你着实对这一问题还感兴趣,这本小书是最佳性价比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