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广深,沪杭、成渝等地,海南、安徽等省也都提出了修建高速磁悬浮线的计划。
高速磁悬浮列车是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无接触的悬浮、驱动、导向。由于列车悬浮在空中,行进时不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来自空气,可以实现较高速度运行。磁悬浮列车的时速理论上可达6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最高时速574.8公里更快。
与其他磁悬浮技术相比,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尤其适合未来的真空管(隧)道交通运输,理论预计速度可高于1000公里/小时。考虑到民航客机的飞行速度大约为90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堪称“贴地飞行”。
高速磁悬浮列车与轮轨高铁并不冲突,二者可以互相补充,共存共荣。建设高速磁悬浮,要综合考虑造价成本、线路情况、后期运营等多方面因素。比如对于主要城市之间点对点的大运量线路就比较适合采用高速磁悬浮,而高铁更具网络布局优势。磁悬浮对地理环境的要求相对高铁更宽松,对于弯道、冰雪等条件有更好的适应性,可在山区或带有旅游性质的环境和地形使用。
在土建工程方面,由于磁悬浮列车更轻、尺寸更小,采用均布荷载等原因,土建成本将比现有高铁模式更低。但建造中所用到的直线电机、磁轨等新产品,之前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成本偏高,需要努力降低建造成本,让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更具竞争力。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项目组负责人金朝辉表示,高速磁悬浮的成本会不断降低,由于磁悬浮磨损小、衰减慢从全寿命周期来看,不见得会比轮轨高铁贵。大体上,高速磁悬浮的成本是2.5亿至3亿元/公里。
高速磁悬浮有三种技术,分别是日本的低温超导磁悬浮、德国的电磁力磁悬浮、我国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日本技术试验跑出的最高时速为603公里,应用德国技术的上海磁悬浮线路最高时速达430公里。
2019年5月,由中国中车制造的国产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下线。2020年6月,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同济大学试跑,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要新突破。
2021年1月13日,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全长165米的试验线正式启用,该项目由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中车公司、中国中铁等单位协同攻关研发,可验证高温超导磁浮列车高速化及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这条试验线只是个开始,目前实现了“浮起来”“动起来”两个目标,而要实现“跑起来”的目标,需要在长距离试验线上,进行600公里级的真车试验,完成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列车投入民用前的最后一步验证。
对于高温超导高速磁悬浮列车投入商用的时间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何川预计,“如国家支持建设长距离试验线,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六年,我是有充分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