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不负山水 一城宏图 | 考核第一背后,盘龙做了这些

频道:奇幻小说 日期: 来源

暑期来临,在各旅游平台上,昆明又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天蓝、地绿、水清、生物多样……这些元素,绘就了特色鲜明的昆明生态文明建设画卷。

“昆明蓝”是昆明人引以为傲的生态福利。社交媒体上,昆明频上热搜,无论是鲜花绿树还是青山绿水,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色——蓝天白云。“昆明蓝”,早已成为生态昆明的代名词。数据显示,2022年,昆明市主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其中,盘龙区在昆明市各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考核中位列第一。

数据的背后是盘龙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更是全区谱写众志成城、高位推动和强力攻坚的动人篇章。

大气污染防治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盘龙区委、区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政府副区长为常务副组长,区委常委以及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工作中,盘龙区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生态保护与补偿等重点工作任务,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发展。

此外,盘龙区委、区政府调整续编并印发《盘龙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对盘龙区近期和中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系统安排部署,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为了进一步统筹推进、压实责任,盘龙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明确了生态环境、住建、城管、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要求各部门扛牢行业监管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所有问题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整改。

负责盘龙区环卫工作的云南京环盘宸环境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为切实做好大气质量改善工作,每天出动洒水车22台(其中雾炮车4辆、洒水车18辆)对辖区路段进行巡回洒水降尘,日常每辆车巡回洒水作业频次每天不低于3次;通过“变扫为吸、变扫为洗”的作业方式,道路机械化作业不少于4次,做到主要街道无死角机械化作业及洒水降尘;对施工工地周边扬尘治理重点区域周边增加作业频次,每2小时进行洒水降尘1次,确保路见本色,路面无明显泥土,有效抑制扬尘问题。

此外,盘龙区将各部门、各街道年度履行环保职责情况、环保督察问题发现和整改情况纳入干部评先选优、奖励、调整任用综合考评。完善环保问责机制,对群众举报、监测、督察等方式发现的问题处置整改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从严查处、从严问责。

一场细雨过后,盘龙区松华坝水源区的空气格外清新。阿子营街道8岁的李明紫跟在爸爸身后欢快地蹦蹦跳跳,享受着夏日傍晚的清凉。

老昆明人常说的昆明头上有“一碗水”——松华坝水库,是主城区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保护好“这碗水”一直是盘龙区最重要的使命。一代又一代的盘龙人,勠力同心,保护着松华坝水库的源头,造就了一个山清水秀、天蓝气清的绿色宝库。

盘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在过去的20余年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松华坝水源保护的措施和办法,以及10余项生态补偿机制。在二级保护区内,把原来的传统农业种植改为永久生态林和林业基地建设,发展有机种植产业。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涵养保护好这片水源地是我们的首要责任。”多年来,盘龙人为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大举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竭力守护水源地。

2020年,昆明市林业和草原局曾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森林面积达108.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1.42%,森林蓄积量5900万立方米。其中,盘龙区森林覆盖率最高,为64.42%。

大气污染防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盘龙区全区上下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要求,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凝心聚力干事业、只争朝夕抓落实,奋力开创生态环保事业新局面。(来源:“昆报头条”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