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气候与政治气候之间的互动,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人类首先需要就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美国之间就建设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四项原则达成共识,尤为关键。
在长时段尺度下,气候问题一直被视为“恒量”、至少是一个超级慢变量,而现如今却已成为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且直接的变量。
鉴于综合国力的日趋接近,中美两国间博弈的性质发生变化,博弈领域、维度和复杂性都在扩展、升级和加大。在这个过程中,气候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自然问题,更是中美政治“大气候”内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气候与政治气候相互交织地走到了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
中美之间,气候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极端气候给许多国家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其中也包括中美两国。
从趋势上看,极端气候将愈演愈烈是大概率事件,世界各国对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合作抱有的期望也不断提升。无论从全人类利益还是自身利益考虑,中国和美国都需要坐下来面对面地商讨解决之道。
中国在光伏产业和储能电池方面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规模效率不断提高。美国在氢能源技术开发等领域全球领先,最近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实现让原子核聚变中产生的能量超过了该过程消耗的能量。
气候治理表现为一套国际规则体系。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气候治理的中性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所有国家一致接受。但现实情况是国际规则体系往往显现出非中性特征,主要特征是同一规则下各国的损益情况各不相同。
据估计,由于能源转型,到2040年人类对锂的需求将是2020年的40倍以上,对石墨的需求将是25倍,对钴的需求将是21倍。这势必引起各国尤其是利益攸关国家对相关资源开采、加工及供应的主导权之争。
对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而言,眼下最紧迫、最优先的战略是离开悬崖。这是我们的时代任务,其余的可以等待。然后我们需要进行漫长的反思,在这段时期内,通过逐步建立起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走向美好的未来。
人类首先需要就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美国之间就建设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四项原则达成共识,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