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小小的“芒果核”里有自己大大的世界

频道:都市电视剧 日期: 来源

近日,有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养芒果核”的经历,在部分平台的热帖中,网友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芒果核晾干后毛茸茸的特性,这让他们体验到如同饲养猫狗的快乐。而这种新兴娱乐方式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有人觉得“应该很解压”,也有人认为有些“精神不正常”“不务正业”。但对于博主自身而言,这种“娱乐”方式无疑具有一些独特的乐趣。(7月23日《齐鲁晚报》)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个人的独特性和创意表达,“养芒果核”就可以被视为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从这个角度上看,“养芒果核”和疫情期间的“养纸狗”“阳台种菜”或者中老年的“盘核桃”文化没什么区别,都是一种寄托个人情感、培养耐心和创造力的生活艺术。

更进一步来说,艺术或者生活,都可以是“无用”的。如果一种娱乐或者说一种游戏,没有伤害到别人,也没耽误、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只要足够“自洽”,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即使它不够有“效率”,看上去也不能产生什么“经济价值”。

“养芒果核”正是如此,看起来“无用”,但却饱含着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席勒用儿童的“游戏行为”借指自由,鼓励用“审美教育”唤醒“自由的冲动”,从而使人成为一个自然和精神的统一体。从这个角度来看,“芒果核”就可以视为一种自由、自然的象征,抚摸芒果核的“毛发”如同在抚摸宠物,清洗、梳理它就如同在清洗、梳理自己。此刻,人与芒果核成为“统一体”,人与物之间没有了区别。这就如同写诗、读诗一般,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重建了人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才满足了人们对更加人文、更加自然、更加诗意的生活的渴望。

人们也应看到,这种“奇特”的娱乐,也是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的一种反思,能够给社会、人文的发展提供一面反思的镜子。“现代化”并不代表一切是完美的,“现代化”也不能代替“完美”这个词。虽然当代的虚拟娱乐、数字化交往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性和快乐体验,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情感疏离和社交孤立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养芒果核”可以是人尝试恢复与大自然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承载着调节精神、完备人格的文化意义,其背后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社会发展模式。

想要发展这样的社会,还是必须要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而不是一味地坚持“现代化”。著名教育学家龚鹏程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解释为非相斥关系是修正现代化理论者的杰作,“以传统文化无碍于或有助于现代化为说……看起来是传统文化的护卫者,其实是拉传统文化去做现代化的拉拉队”。西方也有很多批判“现代化”的思潮,比如现代主义、自然生态主义,主张发现人的独特之处,发现人真正的存在意义。这些可以弥补现代社会不足之处的思想,中国传统社会里也有,比如“天人合一”就可以用来批判并超越当今社会。这样看来,“养芒果核”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显现,而“天人合一”的模式正是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养芒果核”并不适合所有人,或许有人能从中获得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但盲目跟风本就违背了其追寻自我的内在含义。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寄托情感的物件或活动,或清风,或明月,对“追求自我”过度想象或“赶时髦”,反而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键词: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