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北山洞开展第二次清理发掘时,在第三期文化遗存的灰坑内出土研磨器 1件,该器物为椭圆形灰色气孔玄武岩,长10.2厘米、宽7.1厘米、厚5.4厘米,器身通体经过打磨加工,部分天然的气孔内保留有岩画绘制颜料——赤铁矿粉的残迹,年代推定为距今8000年左右,对中国北方彩绘岩画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彩绘岩画颜料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北山洞遗址是我国目前最北的古人类山洞遗址,遗址自上而下揭露地层堆积11层,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早晚两段)、中期、晚期,以及早期鲜卑等六个时期文化遗存,年代跨度为距今1.4万年左右至东汉时期。2012 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联合对大兴安岭彩绘岩画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呼中区碧水镇“北山洞”和洞口赭石彩绘岩画;2014 年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山洞内开展清理发掘,在探沟北端基岩立壁面上发现彩绘遗痕,该层位为第8文化层,碳十四测试年代最早的标本为 9920 ± 40 年;2016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山洞出土了带有绘制岩画颜料赤铁矿粉的研磨器,年代推定为距今8000年—77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洞口岩画、有具体层位和碳十四测年的彩绘痕迹、有具体年代和带有赤铁矿颜料的研磨器,使北山洞成为唯一同时具有岩画、岩画痕迹遗存、岩画颜料制作工具的重要考古遗址,为解决“岩画断代难”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兴安岭岩画是大兴安岭先祖描绘、记录生产生活内容的古老艺术形式,是大兴安岭人类社会早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其绘制岩画所用的颜料,绝大多数是由天然赤铁矿研磨成粉末状,在提取和使用赤铁矿中的红色颜料时,所用的工具就是研磨器。北山洞出土研磨器的材质为灰色气孔玄武岩,该石料坚硬耐磨,是遗址附近最佳的研磨材料,彰显出大兴安岭先祖在石器制作及选材上的成熟技法和聪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