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0.5毫米、减0.5毫米、加0.4毫米……”9月28日凌晨,薄雾笼罩下,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中老铁路野象谷站,来自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普洱基础设施段的15名“精调师”,正在轨道上紧锣密鼓地作业着,他们要赶在180分钟的“夜天窗”时间内,对120米轨道进行精调,提升线路质量。
“天窗”是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客货两旺,白天列车运行繁忙,“精调师”只能“昼伏夜出”,抓紧有限的“夜天窗”时间,对线路进行集中精调及消缺整治,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畅通、旅客乘坐平稳舒适。
轨道精调第一步,“精调师”手拿道尺,一步一弯腰,对每一根轨枕进行测量,并标注出需要调整的数值(摄于9月28日)。新华网发(徐章位/摄)
按照标注在轨枕上的数值,作业人员松扣件、起道、更换垫片、调整轨距……一根接一根地精调(摄于9月28日)。新华网发(徐章位/摄)
除了轨检仪这样“高科技”的设备,经验丰富的“精调师”也习惯趴在轨道上,从侧面查看线路的高低和轨向(摄于9月28日)。新华网发(徐章位/摄)
在15名“精调师”的通力合作下,120米的线路精调任务圆满完成,“夜天窗”也即将结束,野象谷站又将迎来一趟趟列车。正是这群平均年龄24岁的“精调师”无数个深夜的精细养护,才保证了线路运行的安全畅通和旅客乘坐的平稳舒适。图为深夜的野象谷站(摄于9月28日)。新华网发(徐章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