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是湖南首个超千亿元的产业,凭借领先的数智化、电动化技术,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力、占有率、影响力日益增长。目前,长沙依托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以及近400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企业,辐射带动全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主机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总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30%、占全世界的8%。
“18号工厂改造5年多来,产能提升123%,生产效率提升98%,整体自动化率升至76%,可生产多达263种机型。”三一重工智能制造专家饶有福表示,“我们依靠人工智能、柔性自动化生产和规模化的工业物联网,通过建立数字化柔性的重型设备制造系统实现了工厂的转型升级。”
三一重工转台焊接班班长彭聪聪从事焊接工作长达20年,对于工程机械数智化转变,有着直观的感受:他经历了从手工焊接装配到单工序的半自动焊接,再到现在全工序自动焊接的过程。
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每6分钟可下线一台挖掘机。在这里,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等150项行业前沿技术被运用至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从备料到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调试全方位全流程智能制造。
“从2014年行业低谷期我们就开始去杠杆、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中联重科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詹纯新介绍,数字化是企业转型补短板的核心,经过近10年时间的投入,中联重科实现精细、精准、精明、精益的科学管理。
依托于湖南工程机械数智化转型升级,电动化技术的研发与探索也在同步推进,电动挖掘机、全电动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充电式搅拌车、纯电动汽车起重机等一批高科技、低能耗、高安全的产品在长沙下线,并迅速占领国内外新能源工程机械装备市场。
如今,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湖南正借助国家产业政策,助推机械工业数智化、网络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借鉴的机械装备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十几年前,中国盾构机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设备常常出现问题,导致工程建设延期。在此背景下,瞄准盾构机而新组建的铁建重工定下两条铁律:只生产填补国内和世界空白的产品,只生产市场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处于国内行业前两名的产品。
“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介绍,企业从零开始创业,科研人员相继攻破从刀具刀盘到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各种复杂地质环境的施工技术,成功实现盾构机从进口到出口的跨越。当前,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区已成为全球最大地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
“我们研制的超大吨位旋挖钻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可参考的图纸,从零件装配到结构设计,再到液压控制系统,科研人员共同想办法,夜以继日做试验才实现了核心技术难点的突破。”山河智能副总经理朱建新说。
生产出的工程机械产品好不好,市场最有发言权。从世界第一高楼到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从雪域高原的川藏铁路到深海远洋的石油勘探,从接近北极圈的永久冻土带到炎热干燥的撒哈拉沙漠,湖南工程机械装备正依靠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各重大工程项目上大显身手。
星邦智能是湖南工程机械中开发高空作业平台的佼佼者,此前企业与世界重要工程机械制造商JCB达成合作,让其获得剪叉式、曲臂式及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在中国以外市场的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