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日热搜榜

不仅仅是让人震撼的文物:探秘古巴比伦城

频道:喜剧电影 日期: 来源

古巴比伦城复原图与遗址因为巴比伦城是王国的首都,这个王国就被后人称为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加上“古”字,也是为了区分一千多年后的另一个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公元前626-前539年)。另外这一王国统治的两河流域南部,也被后世称为巴比伦尼亚。古巴比伦王国时期诞生了灿烂的文明,如其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深刻影响了后世,也在宗教神话、艺术、文学、语言文字等方面滋养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后来者。而在汉谟拉比时期,他在四处征战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建战争或洪水摧毁的城市,安置流离失所的民众,挖掘灌溉用的水渠,促进农业复苏,允许逃避战乱的神职人员重建神庙,继续他们对自己所信奉神明的信仰,还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法律。

这段时间里,很多国王对巴比伦的神庙怀有敬畏,将纪念碑立于其中,企图获得执政的合法性并彰显自己的荣耀。但也有的统治者掠夺其财富,或惩罚巴比伦人的反抗。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前681年在位)。当时面对亚述帝国的控制,两河流域南部、即巴比伦尼亚地区常爆发抗议,辛那赫里布因未能有效控制局面,遂将怒火燃向巴比伦城。在公元前689年,他曾记录下自己对巴比伦城的报复行为:把建筑物夷为平地,将瓦砾丢进河里,犹如洪水从大地的脸上冲刷过一样。但这位国王的继任者们却羞于谈论这次巴比伦城的人为毁灭,认为这是亵渎神明的行为。他们只轻描淡写地将其归为自然灾害。

德国佩加蒙博物馆复原的伊什塔尔门伊什塔尔门蓝色基调的釉砖上,装饰着两种意义非凡的动物浮雕——蛇龙(Muuu dragon)和公牛。这两种动物在当时巴比伦宗教中都代表着神:蛇龙象征着巴比伦的主神马尔杜克,公牛代表着天气之神阿达德(Adad)。而大门底部水平排列的花饰,则可能代表着战争和爱之神伊什塔尔。蛇龙是多种生物的组合体:有蛇的头、颈、尾巴,还像蛇一样吐着舌头;有狮子的前爪、鸟的后腿,身上还有鳞片;它头上有角,尾巴尖儿还有蝎子的蜇刺。蛇龙前进时昂着头、翘着尾。它所象征的马尔杜克最初只是巴比伦城的保护神和农业之神,在新巴比伦帝国时发展为国家之神和巴比伦众神的主神。

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时,巴比伦城发展至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代近东部专家迈克尔·西摩在一篇文章中说,尼布甲尼撒二世延续以往亚述的传统,将大批民众从帝国的一地转移到另一地。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避免滋生潜在的反抗中心,或调动劳动力。也正源于此,他对西边的犹大王国和耶路撒冷城所采取的类似举措,即著名的“巴比伦之囚”,让这位国王在《圣经》中饱受恶名。也因此,巴比伦成了邪恶、颓废的代名词,是罪恶之地,还被预言将在上帝的复仇之手中倾覆。但巴比伦的国王却把自己定位成虔诚的信徒,并在重建神庙时,以铭文的形式反复强调这种虔诚。只是,他们所信仰的神并不是耶和华。

关键词:巴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