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眼镜动辄上千,是谁在“收割”近视眼?
普通眼镜门店内动辄几百元的镜架,在北京眼镜城能便宜上百元,这也让不少人感叹,“千万不要随便进一家眼镜店,要不配完就后悔。”
让人们感受到高溢价的,还有五花八门的镜片。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相比用材质区分的镜架,镜片的‘水更深’。”
一般来说,眼镜店会用1.56、1.60、1.67、1.74等不同的折射率来划分价位。度数越高,适合的折射率越高,价格亦会攀升。另外,不同品牌、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售价也会有所不同。其中,进口镜片中比较知名的有蔡司、依视路等,国产镜片的代表则为明月、万新等。
在吕强工作的眼镜店,一叠叠手册里标记着品牌各个系列的价格。他拿起蔡司的价格手册,向记者介绍起了智锐系列。记者注意到,1.6的智锐青春亚洲版数码型镜片(DP),建议零售价为2980元。“在我们这,可以打三折。”吕强讲道,算下来价格不到1千元。
为抑制孩子近视的发展,在西城区工作的张成曾听从医生的建议,为孩子配了依视路的星趣控镜片。“当时医院报价近4千元,后来去了磁器口的一家眼镜店铺,最终花了1600元。”
谈及星趣控,吕强的老板打开了话匣子,“整个眼镜城没有低于1550元的,我们这可以给到1460元。”
整体来看,相较其他区域的眼镜门店,北京眼镜城的价格明显偏低。同样的配置,价格甚至能减少一半以上。而在北京眼镜城内,由于各家给的折扣不同,价格也能相差几十元乃至上百元。
另外,从消费者反馈看,不只是北京,各地的眼镜店价格普遍相差较大。为了避免被坑,很多人甚至会在网上先问价,先听取经验人士的意见。
“暴利”被谁赚取了?
面对随意谈定的价格,很多人疑惑,手里这副花了上千元的眼镜,成本到底有多少?有多少钱是被商家赚去了?
当记者询问眼镜的进货价时,吕强称,“50元的钛合金镜架,进货价是40元。”但对于镜片的进货价格,他只表示,进货价越高,卖得越贵。
明月眼镜作为“中国镜片第一股”,曾在招股书中披露,2020年,每片镜片的成本为6.77元,每副成镜的成本为60.33元。小小的镜片也带来了高额利润,2022年,明月眼镜镜片业务的毛利率达60.04%。
博士眼镜是国内专业从事眼镜零售的连锁龙头企业,同样有着令人艳羡的毛利率。其曾披露过2016年的价格数据,当时镜架的采购单价为89.06元,而同期的销售价格达506.88元;每片镜片的采购单价仅28.82元,同期售价则是281.75元,售价是成本的近10倍。
看到这组数据,你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暴利”的字眼。但如果再看博士眼镜的净利润,就会发现,相比上游供应商,眼镜零售商的日子并不是那么好过。
这也是很多眼镜店面临的压力。每个店面都需要配备销售人员和验光师,为了提高购买频率,还需要选址在相对繁华地段,房租自然较高。
吕强的同事也告诉记者,“我们卖得便宜,是因为走批发渠道。普通眼镜门店一天可能就只配三五副眼镜,如果不卖得贵些,就无法支撑下去。”
一系列成本下,也导致眼镜门店为维持运营、保证利润,在镜架和镜片上定价较高,最后的结果就是由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