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周的微博热搜榜上,由网络小说改编《我的人间烟火》的相关话题长时间霸占榜单。从未播先火的《庆余年》第二季,到近日热播的《我的人间烟火》《玉骨遥》《长风渡》《偷偷藏不住》等,这些热门影视作品都是由网络文学改编。
从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始,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5年。从读者、作者到作品,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精神追求的变迁。
十年间,《诛仙》《甄嬛传》《鬼吹灯》《琅琊榜》《庆余年》《回到明朝当王爷》《斗破苍穹》等大量作品诞生。这些故事大多有这样的共同特点:主人公有拼搏精神,有奇遇,他们高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口号,与人斗、与仙斗、与命斗。
作家六神磊磊是一位80后读者,他发现早年男频(以男生读者为主)的小说名字风格类似《诛仙》《逆天》,充满了其乐无穷的“斗”的精神,现在像《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苟在神诡世界》流行“苟”。“苟”作为网络词语,最早指射击类沙盒游戏中,玩家躲藏到草丛等安全地带,不参与争斗,最终进入决赛圈。引申为躲起来保全性命,争取最后渔翁得利、闷声发财。
90后作家“会说话的肘子”的《大王饶命》(创作于2017年-2018年),试着摆脱早期逆袭故事的苦大仇深,转而塑造性格贱贱的、腹黑的主人公。与此同时,从游戏中流行起来的“苟”与《大王饶命》的故事十分契合。这种面目一新的网络小说,一下子得到了年轻读者的喜爱。
很多时候“稳健”也变成了“苟”的另一种注解。言归正传的《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爱潜水的乌贼的《诡秘之主》,这些作品的主角都不再像《斗破苍穹》的主角,凡事冲在前面的英雄主义,而是保存实力、务必低调,《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主人公李天然被读者戏称“李苟圣”。
那些为生活打拼辛苦、不如意者,在网络文学中找到了投射——废柴地位低、起点差,通过奇遇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逆袭,带来困顿中的抚慰。夏烈认为,这位社会提供了“逆袭”的正能量,人人有机会。“莫欺少年穷”成了这类作品的经典口号,这里面带有热血、拼搏等内涵。不仅如此,一些女频网文中的“大女主”也是拼搏、逆袭的内核。
苟、怂也好,稳健也好,这大体代表了90后尤其是95后的一种集体价值观。在夏烈看来,这不是简单地躺平——年轻世代不排斥成长和成功,这些人物还在修炼成长,以一种新的姿态和方式。背后反映着他们对社会、对人与人关系的新认识,他们认为,更稳健、更“苟”地去追求成功,可能更安全、更事半功倍。
中国作家网网络文学频道编辑虞婧也是资深读者。在她看来,早年的“废柴逆袭流”的变种——少年热血文,今天仍然有不小的市场。当下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细分:不同性别、兴趣、年龄的读者,各有各的口味。
虞婧在阅读和工作中发现,现在95后00后嘴上挂着“佛系”,其实很务实;看起来不着调,其实很靠谱。阅读网络文学的意义,对虞婧来说就是找到“燃点”:“如果说现实生活让人疲惫,网络文学的正能量和活力重新点燃了我。”比如去年的爆款“三九音域”的《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既有少年热血、家庭温情,又有深度思考的追求。
网络文学编辑徐天真提到,风格整体向轻松、愉快、搞笑转向,是普遍常见的一大变化。比如历史小说,早期风格很“正”的那种历史小说,今天已经失去市场了。他提到去年很火的历史类作品《家父汉高祖》,主人公穿越成为刘邦的儿子,自知周围都是枭雄,他心安理得戴上了“穿越者之耻”的帽子,只想混吃等死当咸鱼。小说走的是搞笑路线,在某音频平台上,《家父汉高祖》的标签是“搞笑”“历史”“穿越”。
网络文学很多变化看似与现实社会无关,实际上关系很深。在徐天真看来,当下无论是历史、玄幻,还是都市、仙侠,搞笑成为共同的重要风格特征。这背后体现的是这一代读者的反内卷,“大家上班太累了,下班喜欢看轻松幽默的。”